擺脫核依賴 制度節能最厲害
您在這裡
您在這裡
節能、綠能、儲能與智慧電網的結合,是邁向能源轉型的必要條件,圖屏東光采溼地養水種電計畫。謝孟剛攝
從1954年蘇聯完成第一座用於發電的核反應爐至今,人類已製造35萬噸高階核廢料,只要核電廠一日不除役,就會不斷產生新的核廢料,增加核廢處置的困難。面對核廢料,第一件事是設下總量上限,停止再製造更多核廢料。面對供電缺口,除了尋找替代能源,最便宜、最環境友善、保證無悔的方案就是「節電」。
根據研究,節省一度電的成本大約0.8元新台幣,比興建任何一種新電廠,都更便宜、更快有效。但節能需要消費者改變用電習慣,偏偏改變人類行為卻是最難把握的,因此光靠道德式呼籲或鼓勵民眾節約用電根本不夠,必須調整國家與城市的治理模式,推出鞭子與蘿蔔齊下的法令政策,才能有效捲動民眾參與。
去年我們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友團到韓國拜訪「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核心團隊,了解首爾市大規模節能的成功關鍵。回國後與主婦聯盟基金會、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等組成「能源轉型推動聯盟」,舉辦培力工作坊,分析各國進步節能政策與案例,歸納出掌握地方能源使用狀況、由下而上的民間參與、以及相互支援的行政資源是成功要素,而啟動改革的火車頭就是首長的充分支持與授權。聯盟推出全台首創的「縣市節能治理能力評比」,透過五大評比項目引導縣市政府思考其在能源治理上的角色和職責(如圖),期望刺激縣市間正向的政策競爭,為台灣能源轉型奠定更穩固的基礎。
經過長達半年、分頭接洽本島19縣市政府進行深入的評比說明、深度訪談、資料分析、二階段評分與修正,地球公民甚至受邀至高雄市政府市政會議向一百多位一級主管專題演講談城市能源治理,終於在今年1月27日聯盟完成並公布評比結果(如表)。
新北市是全台最快成立由專家與公民組成「智慧節能城市推動委員會」的縣市,其「節電參與式預算」讓市民由下而上,直接參與政策規劃和政策執行,令人讚許。特別的是,屏東縣雖沒有六都相對充裕的資源,卻在前後兩任縣長帶領下,推出許多亮眼的綠能政策,近日更嘗試推動智慧微電網、節能水車,朝全方位能源治理邁進。
然而,因為台灣長期將能源視為中央政策,所以更多縣市政府對能源治理毫無方向與經驗,普遍欠缺規劃和治理所需的人才、視野和主責單位,也不了解自己縣市能源供需的狀況,而僅能推出宣導、比賽或獎勵之類的方案,甚至誤用或排斥民間參與。
去年民進黨喊出綠營執政縣市一起來「省下一座核電廠」,立意良善,實則縣市政府真的不太知道該怎麼做,非常需要中央政府提供常態的資源與輔導,並下放適當的能源治理權限和責任。今年五月新政府上任後,將面臨核電廠因高階核廢料爆滿被迫停機,而台灣如何因應供電吃緊的課題。解燃眉之急的方法,其實就是節能,那麼如何從中央到地方力行制度性節能達到大規模節電成效,讓台灣用電零成長,擺脫對核電與燃煤發電的依賴,考驗著新政府的治理思維和政治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