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二葉松的發現傳奇
二葉松,是廣泛分布於台灣島中央山脈海拔700~3200公尺山區,常見的喬木。
然而,捷克學者布辛斯基,卻發現台東天龍峽谷的二葉松和臺灣二葉松是不一樣的物種,2003年正式發表命名為「天龍二葉松 Pinus fragilissma」。這是台灣植物學上很晚近的新發現,特別是裸子植物。
天龍二葉松分布於南橫公路新武呂溪沿岸,花、東中央山脈山區的其他峽谷和海岸山脈,喜好生長於向陽岩坡上。
東端終點|關山鎮里瓏
南橫公路順著新武呂溪往東,就來到海端和關山交界的里瓏。 日治時期,為了鎮壓布農族的反抗,開闢多條山地警備步道為監控新武呂溪、荖濃溪流域一帶的布農族人,這是原住民抗日歷史的重要一頁。
南橫公路在莫拉克風災後,阻斷了山林愛好者親近南橫山林,也重創了沿線部落、社區的產業生計。十三年來,公路單位的修路工程和大自然不斷的角力、拔河著。
藉由走讀或親臨南橫,我們將理解到這些被定義為災損的自然擾動,對人類來說是傷害,客觀上卻是台灣島嶼的本質。
這一路,我們沒有選擇用里程數稱呼這條公路,而是用人類與自然對環境的印記來引領你前進。因為極端氣候不只存在於國外,也是台灣的真實事件。
氣候行動, 需要你我!
我們認為:颱風、土石流、地震都是台灣土地的恆常,造就出台灣獨特的生態系,也帶給人們的生存挑戰。這些環境特性在氣候變遷下更加極端化,南橫公路正是台灣山林治理的一面明鏡,帶領我們思考:如何因應氣候變遷下的急迫挑戰,並且展開積極的氣候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