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源部組織改造論壇(民間團體共同聲明)
您在這裡
您在這裡
我們認為:環境資源部的整合範圍涉全台灣的山坡地、森林、水源治理,占國土面積約七成,更攸關國家未來百年的治理,理應透過資訊完整公開,經由審慎的公共討論,釐清組改目的,回歸制度的理性,打破機關本位主義,建構合宜制度,讓組改帶領國家的轉型。
一、自2004年起,行政院歷次環境資源部組織調整研商會議,十三年八任行政院長,均確認國家公園、森林及保育署納入環境資源部,僅2012年起,陳沖、江宜樺陸續擔任行政院長開始,才研議將林產、林農業務保留在農業部。
也就是說,經二次政黨輪替,將「水土林」統合於環境資源部的組改理想並未改變。目的在於以流域治理概念解決目前山坡地管理事權分散、行政目標無法相互協調之根本問題,這是台灣面對氣候變遷、災害防治及自然保育的百年大計。
然而,近來,內政部要求國家公園要留在內政部,農委會也提出林務局留在農業部的組改版本,如果行政院接受此一版本,水土林整合的組改理想將蕩然無存。
二、國家公園面積約31萬公頃,超過96%的土地和林務局主管的國有林班地重疊,為了避免事權分散在不同部會,導致國家資源重覆投資、機關相互競爭,一定要整合。依照其保育定位,本該納入環境資源部,而非放在內政部。而考量其主管的土地面積等條件,更該與森林及保育署內整合。
三、林務局、林試所應完整進入環資部。目前國有林約有161萬公頃,其中僅有6-12萬公頃納為經濟林的範圍,超過94%以上的國有林是擔負保育和保安功能,就功能屬性適宜維持原方案,進入環資部。環資部本來的任務就是環境資源的管理和永續性利用,有關森林暨保育署納入人工經濟林的經營管理,並無不當。
四、農委會從去年政黨輪替之後,提出天然林禁伐、里山倡議、經濟林FSC認證,且在組改過程,積極將保育思維和業務納入職掌,正面作為值得肯定。
五、台灣在淺山地區、農田生態系確實擁有很高的生物多樣性、高比例的保育類物種,且該區域為開發壓力大,保育和生產矛盾叢生,必然得付出極高的心力才能調和其矛盾,農委會在第三次政黨輪替後,積極推動有機農業等生產模式,讓生產和保育不相衝突,這是未來農鄉發展前瞻方向,應予肯定和支持。
我們期許未來的環境資源部,作為保育主管機關,必需撥出資源,例如加碼的環境補貼,積極和農業部門合作,發揮加乘效益。
六、如果,行政院打算推翻十三年來水土林整合組改的理想,考慮將國家公園留在內政部、林務局留在農業部。建請行政院設定社會討論時間表,甚至舉辦聽證會,充分釐清組改目標和不同方案的效益。
主辦:
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生態學會、惜根台灣協會、台南市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