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府無法兩面討好

您在這裡

2011 年 01 月 31 日

您在這裡

馬政府無法兩面討好


◎邱毓斌(作者為高雄市NGO工作者工會研究員)

最近兩周內發生的幾件重大新聞,某種程度預告了春節過後包括馬總統與社會大眾都要一起面對的挑戰。

    首先是工資爭議。社會對於十八趴優惠以及公教人員調薪的不滿,很大部分是因為民間實質工資的長期停滯。然而,行政院長幾個月才剛剛誇讚資本家們的無薪假該獲頒諾貝爾獎,現在又道德呼籲這些雇主能跟進調薪,哪一個才是真的執政路線?針對工資停滯元兇之一的勞動派遣,勞委會向高科技業進行了勞動檢查,但不僅不敢公布那九成違法的電子大廠名單,同時放任政府繼續成為勞動派遣的最大雇主。我們委實搞不清楚這個政府是希望工資停滯還是工資成長?

 

    其次,國光石化的環境影響評估,在小學生、大學生到中研院院士的反對聲中,宣布年後再議。馬總統臉書帳號的首則留言,就大談他個人節能減碳之道,也提到環保署將啟動「四省競賽」,呼籲全民一起節省電、水、油、紙;但另一方面,政府卻執意把台灣最大片的國際級溼地開發為石化工廠,而《東部發展條例》草案更為財團BOT原鄉部落開了方便之門;到底,政府是希望國民來節能減碳好讓資本集團放心排碳,還是真心希望修補已滿目瘡痍的山林海洋?

 

    最後,發生逆轉的空軍作戰司令部女童命案讓我們幾乎確定,代表你我之名的國家殺錯人了。回顧來看,去年有關廢除死刑的爭議,是近年來最糟糕的一次公共政策辯論,在部分政治人物與媒體的煽動炒作下,廢除死刑荒謬地被等同於縱放惡囚,社會不僅沒有理性對話空間,政府的表現更是荒腔走板,於是,我們看到政府一方面繼續判決與槍決,另一方面馬總統卻表示樂見達成廢除死刑這個目標。這讓人聯想到老菸槍戒菸時常說的話:等我把這包菸抽完再來戒!

 

    本文把這三件事情放在一起討論並不是沒有原因的。馬總統親自操盤批准的聯合國兩項人權公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經濟與社會權利國際公約》,在今年五月即將滿兩年。而工資可供生活溫飽、提供國民健康的環境、以及逐步廢除死刑正位於這兩公約的基本規範裡。批准國際公約當然有助於台灣國際地位提昇,但如政府在這三個面向的政策是互相矛盾,甚至反其道而行,將來向國際社會發布的人權報告豈不遭人看破手腳?

 

    過去台灣力求工業開發,凡事滿足資本家需要,諸如勞動權、環境權、生命權等皆被視為次要議題。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大眾慢慢理解到,資方權力不能無限擴張,自然資源不能放任毀壞,全民更該共同維護生命的不可侵犯,這是近來政府開始宣示維護這些權利的原因。

 

    俗話說得好:「有一好,無兩好」。攸關國家發展,執政者很難萬事都是刀切豆腐兩面光。既然看到過去歷史軌跡所留下的不文明,要不要繼續滿足舊時代的需求,這是馬總統與執政團隊的挑戰。鄭重建議,站在兩個國際人權公約的基礎上,執政者應該清楚地向資本宣示政府調高工資的決心,因為這並不會危害經濟成長;應該撤回國光石化開發案,因為台灣已經不需要這種不符經濟利益卻又毀了珍貴生態的產業;應該推動廢除死刑的替代方案,因為這是國家帶頭示範對於生命權的尊重。

 

    至於社會大眾,應讓政府知道我們不要與舊價值牽扯不清的兩面討好策略,我們要政策與制度上懂得尊重勞動、環境、人權的執政路線。至於公民社會該如集體出聲,上周四在環保署外的學生們及周五在凱道上的原住民們,已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

附註:原文刊載於中國時報苦勞網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