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澎湖「南方四島」
您在這裡
您在這裡
一覽無遺的海崖景觀(東吉嶼)
文/圖:柯耀源(海洋國家公園解說志工,長期從事高雄市的生態解說及人文歷史的演講、導覽)
( 轉載自「2015國家公園冬季號」)
從事志工,如果沒有配合當時的人、事、時、地、物,解說人員很難散發動人的生命力,自然引不起聽眾的共鳴。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海管處)所管理的第一個海洋型國家公園—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因為至今尚未開放觀光旅遊,因此海管處志工只能利用海報,到學校等教育單位去作宣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海洋生命的魅力實在無法透過冰冷的媒材以及缺少實地勘查的經驗來渲染。
終於,澎湖南方四島這片海域,於2014年6月8日經政府公告為台灣第九個國家公園,同時也是第二個海洋型國家公園。自2015年夏秋之季起,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亦派遣志工駐島,進行解說及其它服務。不過,目前欲前往南方四島,僅能搭乘交通船,每10天才有一次船班,往返於澎湖與東吉嶼及東嶼坪嶼之間,且常因天候因素而使船班提前或延後,因此,志工們前往協助解說服務時,除了必須做足功課之外,如果沒有滿腔的熱情與充裕的時間調配,也很難成行。還記得,我也曾在服勤前一天才臨時被告知必須提前一日到澎湖,如此方能趕上隔天一早的船班至東吉嶼;返回時,也因海上風浪太大而被迫延後一天回到澎湖本島,交通時間往往比預期的超出許多;除此之外,搭乘的交通船是10人左右的小型船隻,恐怕還要有暈船的準備。因此,擔任南方四島的志工,除了必須克服交通問題外,還得靠天吃飯。
東吉嶼是四島中面積最大者,聚落建築群多數以背山面海的姿態分布在鄰近港口較低坳處。
參加國家公園志工,是一種熱情,也是責任,更是榮譽。雖然有這麼多須克服的不便與無法預測的突發狀況,但是我仍樂此不疲。臺灣自然環境誘人,不管是早年單車環島的難忘旅程,或騎著機車,在山野間與妻子度過22天的蜜月旅行,抑或是每年必爬百岳的家庭活動,都讓我深深刻刻、實實在在地驚艷於小臺灣的偉大。縱情於山林之餘,浩瀚的大海對我亦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因交通問題的隔絕,南方四島保留著最原汁原味的海洋生態環境與人文價值,神秘的風采,更是讓我心嚮往之,能有機會一親芳澤,自是不會錯過!再多的問題,也早就不是問題了!
位於東吉嶼碼頭的北側處的八卦山,岩層為狹長型的玄武岩,其上有一圓形狀的岩石,當地居民認為像顆「眼睛」,因此又稱作「東吉之眼」。
散落在台灣海峽中間偏南的澎湖群島,約由百餘座大大小小的島嶼所構成,就像上天灑落一地的珍珠,閃閃發光。當地殼張裂,岩漿溢流出來之時,這顆在臺灣本島西側的明珠就悄然誕生,經過長時間的醞釀與多次的堆積沈澱,逐漸形成一個高出海面的玄武岩火山熔岩平台,這與由板塊碰撞擠壓而形成的臺灣高山是截然不同的本命,也因此伴隨著更特別的地形景觀與環境生態。再者,拜強烈東北季風之賜,使得澎湖群島孕育出多樣的地形景觀;在環島的岩壁上,處處可見完整且壯觀的玄武岩景觀,島嶼沿岸則有著典型的海蝕海岸地形,走訪其中,令人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洞頂坍塌透空的海蝕泂,地面上形成一個圓形堅井,近似早期的灶爐,故稱為「灶籠」(西吉嶼)。
南方四島有形的景色迷人,無形的歷史軌跡也沒忘記她的角色。在臺灣的開發史中,漢人移墾的歷史不可忽略。《澎湖紀略》中記載:「凡廈(今福建)來船隻入臺灣者,皆以此二嶼為標準」,可見南方四島是台灣、福建間航路的重要指標,有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南方四島附近海域,正是親潮(紅水溝)與黑潮(黑水溝)的交會之處,原本已暗潮洶湧,再加上季風的推波助瀾,使得這片海域潮汐流向極不穩定,危險重重,早期有著所謂「六死三留一回頭」的艱辛考驗。有鑒於此,日人特於明治44年(西元1911年)興建東吉燈塔,希冀藉此改善當地海域之航行安全。每當我搭乘交通船行經此海域,總有種時空交錯的感覺,彷彿自己也與先人一般,正經歷著渡海來台的驚險,與歷史重逢的快樂,令我十分著迷!
從東嶼坪嶼前山的制高點往北鳥瞰,前面為聚落與梯田菜宅。
我也曾在一次值勤中,巧遇環保署人員至東吉嶼島上進行pm2.5的檢測工作,藉此瞭解大陸的空污對台灣的影響。我和站長到東嶼坪嶼迎接環保署長及隨行的記者們,便馬不停蹄地到東吉嶼島上召開記者會。還記得當天的天候不佳,風浪極大,顛簸的航程,讓所有與會人員都真實地體驗到早期唐山過台灣時橫渡黑水溝艱困的痛苦,也為我在南方四島服勤經驗中記下難忘的一筆。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擁有多樣化的面貌,不僅有具世界遺產普世價值之玄武岩地質、珍貴的珊瑚礁生態,更有獨特梯田式菜宅的人文地景,來此一遊,便可深刻體驗到福爾摩莎之美。不妨,下次我要去服勤時,您與我一起同行,如何?
玄武岩火山是由大陸地殼被拉張,地函岩漿噴發方式為洪流式的熔岩流,火山產生熔岩平台外型(東吉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