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讀者留言:「這裡明指原住民保留地農牧用地,據我的經驗反駁,農牧用地不受森林法限制,地上物一般為果樹或桂竹林,用來種養香菇的段木,如楓香、相思及杜英,一般原住民不會將其種在農牧用地上,因為十年多才能伐採一次,根本沒辦法等這麼久,農牧用地作為經濟作物較多,以桂竹來說,約三~四年可伐採乙次,過程又可摘取桂竹筍,才符合農民的現實所需,我在五峰、尖石及關西的原住民保留地工作多時,僅見一~兩次固定老闆種楓香砍為自己經營香菇園,其餘農牧用地均為竹林或果樹少為杉木,這一份報告指出原住民保留地農
山林水土
您在這裡
台灣,我們一同居住的島嶼,有血、有汗、有衝突、有忿罵,卻都是我們相聚的地方。島嶼超過3/4的土地為山林所覆蓋,作為國土的中心保存著攝人心魂的自然與人文印記、作為河川的發源地影響著中下游整體的水土環境與生活,卻往往缺乏關注。地球公民自建立以來即持續發展山林議題,監督山坡地的不當開發與林業政策;參與河川、溼地、農地的保護。2013年起開始長期追蹤全國區域計畫修正案與縣市區域計劃的擬定與礦業議題,進一步從上位空間規劃與產業制度思考台灣國土的長期發展。我們目前的工作重心:
● 持續追蹤參與國土計畫法子法與全國國土計畫、22部縣市國土計畫的擬定方向。
● 以各地工作坊及講座方式擴大及串聯國土計畫的早期公民參與。
● 推動礦業法修法、政策環評 。
● 違章工廠議題與產業鏈之研究,民間處理方案的草擬。
● 社區保育、山地農業與林業政策與原住民族土地權益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