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人的真情推薦

You are here

2013 年 01 月 19 日

You are here

拍胸脯保證,這是一個值得大家支持的團體

「地球公民」,我這幾年主要參與的環境運動組織。這裡有12位有理想、肯打拼的專職工作者,一群熱血志工,還有數百位長期在背後默默捐款、守護地球的捐款人。沒有這大票地球公民,我的不滿與熱血,會無路可宣洩、無處可寄託,我會眼神空洞、四肢無力、暴飲暴食...

一個月一百兩百三五百,你就是地球公民的捐款人。請捐款讓我們高雄台北花東的專職與辦公室穩定運作與成長,和我們一起保育山林水土、對抗工業污染、守護美麗花東、捍衛社會正義。

讓我們一起集氣、集人才、集資原,讓公民社會壯大,讓台灣邁向一個更符合環境與社會正義的社會。

~邱花妹(中山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地球公民基金會監事)

匯集每一小滴水,終能成就汪洋

因為先生和朋友的引領,我開始漫遊台灣的山林、開始加入環保團體、開始支持及餐與環境運動;過去,我從不想知道後勁為何反五輕,現在,我卻為了環境議題走上街頭。

因為,我體認到:
原來,蜜蜂的生存關乎著人類的食物;原來,經濟的開發隱藏著環境的悲歌;
原來,自己的一舉一動都牽引著土地的萬物。

我知道自己只是個平凡的家庭主婦,不可能站在前頭號召大家捍衛生養我們的土地,但是,環境保護的行動卻不能少了我這顆小螺絲釘,所以,除了擔任志工,我採取了最簡單、最直接、最長遠的行動,就是捐錢給地球公民基金會,這個致力於保育受創的山河大地和天空的組織。

我相信匯集每一小滴水,終能成就汪洋,如果你覺得我們做的事是對的,那麼,除了讚許之外,也請你捐款給我們,這是最實質的支持,因為,這塊土地,同樣不能少了你的守護!

~林美杏(現職老師,地球公民資深義工)

邀請您,陪著「地球公民」往前走

看到「地球公民基金會」財政赤字的消息,一直在想,要怎麼邀請更多朋友共盡一份心力。好友C說,是不是要每個月再多捐一點,但我們的共識是,其實應該讓更多人認識、支持地球公民。

我想說說我認識的「地球公民基金會」。創辦人李根政原本是一位國小美術老師,卻在40歲時辭去教職,全職投入環保運動,一個人投入也就算了,根政老師還創立了組織,志在培育年輕的環境守護人才。培育人才除了專業上的傳承,某種程度上其實也意味著,對這些年輕人的職涯(以及他們選擇這條路所付出的機會成本)負責。

在我看來,環境運動的全職工作者,除了對土地生靈懷著一份守護之心,更要看得懂各種政府文書報告的分析能耐(從生硬艱澀的文字裡嗅出不對勁、可下手處),同時擁有一般人三倍大的心臟(對各種重大環境開發案的突發狀況處變不驚),以及適時展現能放能收的怒氣(不能收會氣死自己;不能放就無法為土地發聲);常常臨時動員開記者會、上街頭的心理準備,以及不時和志工討論策略、做海報到深夜。尤其面對巨大的開發案,與面對花花草草的環境教育工作不同的是,前者常常需要處理,當土地即將遭受巨大的鏟攪,自己究竟「怎樣才叫做盡力了」的自我折磨。

當然,他們也有家人伴侶要照顧。我相信,在財務上協助「地球公民基金會」這樣的組織,多少是在幫助自己,或者讓台灣這塊危脆的土地,多一點喘息的機會。信任並且支持這些「環境運動專業者」,站在前線,為挽回許多迫在眉睫的土地破壞行為而努力。

~許靜娟(地球公民義工)

走投無路之後

跑環境運動這麼多年來,這是目前兩個我定期小額捐款的環保團體之一。每一份認捐,都經過考量和評估。考量和評估的元素,是行事的風格、人的素質,以及組織宗旨是否都能以公共為依歸。

和地球公民基金會的執行長李根政、董事長廖本全,認識約有六年,兩位都是我尊敬的老師。根政老師擔任環保署第六屆環評委員時,正巧是我接觸環境運動的開始,當時根政老師以及律師詹順貴等人,為了台塑大煉鋼廠等案件,被抨擊成「環評的絆腳石」,那幾年的環評委員經驗,讓根政老師徹底體會到,在體制內推進的阻礙,以及「後繼必須有人」的現實。

離開環評委員的身分,根政老師毅然決然辭掉薪資優渥的教職工作、捨棄退休金,在南方一群長期關心環境的的國、中小老師的支持下,創辦了地球公民協會,關照山林水土。除了維持獨立性,根政老師更希望的是,「這是一份可以讓年輕人工作到老然後退休的工作」。

根政老師更希望獲得小額捐款,維持一個穩定的組織。小額捐款的路並不好走,但根政老師相當堅持。他在環境運動上的努力與付出,這幾年來都建立了良好形象與名聲,綠黨多次希望號召他前往參選,但根政老師一概拒絕。與其換選票,根政老師希望換取的是每個月一點點的微薄捐款,他總說:「我不相信,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養不起一個環境團體。」

改變事情需要政治,但政治對我來說,不是政黨選舉與政治人物,而是民眾的意識與集合度。政治(目前台灣的情況)的永續是不斷選上,因此「沒有真正的改變」;更重要的是,我認為新的社會形態不該是「傳統政治可以改變一切」的想法。而是要試圖讓傳統政治為民眾服務。這不是選舉做得到的事,只有在民間團體很緩慢地進行。

那封信之後,根政老師也坦言,自己在政治、社運、學術之間也掙扎過,根政老師認為,自己在政治洪流中,可能只是個小角色;放在學術圈中,可能不入流,而在追求學位的過程就得浪費青春。在這掙扎過程裡,根政老師在社運的實踐過程中,看到台灣社會的需求及自己的道路。「強健的民間社會,是政治理想實踐的基礎」,根政老師篤定地強調:「地球公民的角色是要壯大社會力,影響政治,而非要像政黨一樣取得權力。」

轉型為基金會以來,地球公民基金會持續關心著舊議題,也發展新議題。南部大本營著重空氣污染、石化工業,以及伐木、盜木乃至水庫與核電議題,北部以法令修訂的掌握為主,包括東發條例、透過修法、砍預算,對過去發展中的議題如霄裡溪、科學園區等爭取抗爭的轉圜時間;東部則關心核廢、東發條例通過後的各式後續開發,如東海岸BOT、瑞穗溫泉、水力電廠,當然,還有不久前才通過環評的該死的美麗灣。

這些環境案件,不是每一宗都能獲勝。2012年如此遭到唾罵,正因為國家的統治手段愈來愈粗糙不堪並且猥褻矯情。但獲勝於我,一直都是過於奢求的想望,僅卑微地期盼,每一宗事件都能捲動一些個人從此以後的參與。因而2013年,希望過去曾對環境事件有所憤慨的讀者們,能從捐款這件事情開始。

在迎來2013年前,若以我為圓心,願望我的讀者,能在寬裕的情況下,成為地球公民基金會,以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的定期捐款者。

~胡慕情(公視記者)

(註:礙於篇幅,每位作者文章均為節錄)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