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會遊說到社運參政的可能
You are here
You are here
常有人問:「國會遊說怎麼做,也是要去喬事情嗎?」總是微笑地說:「如果談判也屬於喬事情的一部份,那我們手裡的籌碼不是現金,也不是利益,而是人民意識的覺醒與公民行動。」
地球公民從事的環保運動,多年下來,我們發現環境問題的根源是起於錯誤的制度、政策與結構,像開發案可以一個一個拼命擋,但土地法規一鬆綁,發展政策不改變,個案就永遠做不完;因此,2010年起地球公民針對所關注的環境議題開始從國會遊說著手,希望推動為環境把關、對土地友善的政策、法令。
歷年成果,守護環境
2010年,我們推動了「獎勵造林審查要點」,明訂「實施造林土地有天然次生林應于保留」、「造林前必需檢附衛星影像或航空照片證明造林前的土地處於無林狀態」,讓過去政府推動「全民造林」結果導致「砍大樹、種小樹」的森林浩劫現象緩解,希望擁有森林地的地主們,盡可能地保留地上原始植被,既可領獎金,又能達到水土保持的終極目的。
2011年,國、民兩黨為了彌補長期虧欠東部而通過的《花東地區發展條例》,美其名編列十年四百億的預算在花東地區的各項建設上,但卻將土地使用管制大為鬆綁,加速「土地變更程序簡化」和「公有土地管制解除」等條款;在我們與友會積極串連及國會遊說下,最後成功擋下國有土地財團化,並暫緩一樣想鬆綁土地政策的《原住民族地區建設條例》、《雲嘉農業特區發展條例》等法案。
同年,對於在台灣已發展30~40年光電業與石化業,我們與立委黃淑英、田秋堇、劉建國及陳節如等提案凍結預算的努力下,也終讓環保署公告《石化業放流水標準》、《光電業放流水標準》,減少這兩產業對河川水體的汙染。
2012年,由於整體國際趨勢在化學品源頭管理已日趨嚴格,加上塑化劑事件,使政府在社會壓力之下,不得不重新正視我國化學品氾濫的嚴重問題。因而仿照歐盟REACH的化學品登錄制度,著手修改《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然而我國共有7.9萬多種化學物質於市面上流竄,每年約增加100多種新化學物質,然而受到該法管制的毒性化學物質卻只有3百多種!對此,地球公民與友會經過多次討論將合擬的民間版與修正動議送入立法院,並與林淑芬、田秋堇、劉建國、陳節如、林世嘉等立委共同努力,促成隔年底《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修正案三讀通過,建立化學品登錄制度與毒化物釋放量紀錄資訊公開,為我國化學品管理跨出了一步。同年地球公民也藉由政府組織再造針對《環境資源部組織法》草案提出成立「化學安全管理署」,以落實化學品源頭管理、避免塑化劑事件重演。
2012年三月,農委會公告《國有林地變更為非公用財產處理要點》,讓違法侵佔國家森林者可以順裡取得承租、讓售國有土地的權利。長期關注山林保育的我們,與友會發起連署、串連立法院跨黨派委員召開記者會,並與林淑芬委員在經濟委員會提案,年底成功擋下違法侵占卻就地合法的賤賣國土法案。
早年地球公民關注台塑仁武廠污染案時,便發現《水污染防治法》罰則太輕無法嚇阻不肖業者。2013年底日月光污染後勁溪,我們與友會發起組成「水汙法修法聯盟」;歷經2個多月密集會議提出修正草案,並獲得林淑芬、邱文彥、李桐豪、周倪安等立委共同提案,並於2014年促成《水污法》修正完成,加重刑責與增加吹哨者條款,有效嚇阻違法業者污河川。
而地球公民長期關注工業所引起的空氣汙染問題中,據統計從彰化縣開始,中南部各縣市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濃度都不符合空氣品質標準,而台中火力發電廠、雲林六輕石化廠是最大的污染源,再加上四十多年來高雄的鋼鐵業、電力業、石化業,更使中南部885萬人長期呼吸著有害健康的惡劣空氣。2011年起,我們即要求政府依據空氣汙染防制法第8條,盡快於中南部實施空污「總量管制」,但迫於空汙法第12條會同經濟部的規定,環保署多次表示難執行。因此我們積極對外宣講、連署,並遊說林佳龍、劉建國、趙天麟等立委提案修改空污法,積極推動「實施空污總(減)量管制」,並要求環保署將細懸浮微粒(PM2.5)納入空污指標、降低燃料油含硫量管制標準等。最後,雖促成環保署於2014年將PM2.5納入空污指標,但高屏地區空汙總量管制計畫,最快也要到2015年6月才能實施。
受限體制,何時能有更多捍衛環境的代議士?
經歷兩屆立委任期與十個立院會期,五年多來我們看似成果豐碩,但說實話,原以為國會遊說會比過去用發文、開記者會施壓的方式更容易影響政策與法案,但幾年下來發現並非如此。除了推動正向法案總得經過一再地協商、甚至拖了好幾個會期需從頭排起外,其實花更多時間在阻擋諸多破壞水土、違建就地合法、放鬆管制的法案,以及刪除不當大型建設預算案等。更重要的是,一來會站在捍衛環境與土地正義的委員愈來愈少;二來目前的國會體制下有太多的利益與暗盤交易,並非我們在外部遊說、施壓所能撼動;例如,去年《水污法》修法一讀後,相關利益團體及委員欲以私下喬、協商等密室黑箱作業,來閃躲公開地專業審查與討論;若非幾位具有較強環境意識的委員堅守立場,諸多對財團有利卻傷害環境土地與人民的法案早以通過。
回顧環境運動參與國會遊說的歷史,1997年幾位具有環境保護理念的立委共組了一個跨黨派的次級團體──「立法院永續發展促進會」(簡稱立院永續會),推動了一些法案,也成為環保團體在立法院推動議題的窗口。當時,有幾位積極的助理和立委與環保團體形成不錯的政治聯盟。但是,後來國民黨祭出黨紀,不允許黨籍立委參加次級團體,2000年後只剩民進黨和台聯的立委,最後立院永續會於2003年瓦解。從此,立法院再沒有出現跨黨派立委替共同價值努力的次級團體。而2000年民進黨的執政後,採行和國民黨一樣財團化、高污染的產業發展路線,當時國會中幾乎沒有反對黨立委和環保團體站在一起,僅有少數有理念的執政黨--民進黨立委發出微弱的聲音,然能發揮的空間也很有限。也許大家對於抗議馬英九執政的記憶猶新,但難道就忘了民進黨八年執政時我們的抗爭經驗了嗎?當民進黨複製國民黨十大建設而推出的「新十大建設」;當我們上街頭抗議蘇花高、吉洋人工湖時;要以犧牲土地、環境和勞動條件的方式吸引台商回流的「大溫暖大投資」;台塑煉鋼廠、國光石化、中科三、四期等向財團輸誠靠攏的開發案!
雖然地球公民的國會遊說成果看似發揮了一點作用,然而,面對國家更上位、以經濟發展為前提的政策導向,我們所做的似乎也只在後端擦屁股而已!「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是2014年網路抗爭世代最流行的話語。但是,當九合一大選國民黨慘敗,2016年民進黨極有可能再度執政的局面下,我們能否想像屆時國會的情況呢?一邊的國民黨依然會是個支持開發和財團利益的假反對黨;而另一邊的民進黨籍的立委,是否仍願意與人民、土地及社運團體站在一起,確實頗令人憂心。面對未來環保運動在國會裡空間越來越窄的可能,地球公民除了持續以原有方式對政府與體制施壓外,開啟社運參政之路以邁向國會,或許是我們需要審慎考量的另一個可能。
延伸閱讀
》【好山好水 要有好政治】地球公民的政治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