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運推手的幕後故事】系列講座-第二場「 蔡嘉陽:堤岸上的查埔人 守護彰化海岸的行動歷程」心得分享
You are here
You are here
你去過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嗎?雖然候鳥過境的季節依舊可以看到不少水鳥在夾縫中的泥灘地上覓食,但是相比過去的盛況,就猶如看著一個繁華小鎮的沒落,我沒見證過那麼一個輝煌的時期,這裡留給我的印象是,矗立在北岸的台中火力發電廠、填海造陸的彰濱工業區、沿著堤岸排排站的高壓電塔與台61高架橋,還有冬天東北季風一吹就塵土飛揚的灰色世界。但是蔡嘉陽老師卻曾經親眼目睹3000隻大杓鷸,伴隨著牠們如巫婆般的笑聲,翩翩降落在這裡的泥灘地上,直至2009年,這個族群從此離開了北彰化。
蔡嘉陽老師研究所是作大杓鷸研究的,眼看著這個地方蓋高壓電塔、蓋垃圾掩埋場、填海造陸建了非法魚塭區、蓋了彰濱海洋公園的突堤破壞海岸動態平衡,這裡的環境漸漸不再適合大杓鷸棲息,他想著如果有一天他的研究對象消失了,他又怎麼能繼續作研究呢?於是他開始投入地方的NGO組織以保衛彰化海岸,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反國光石化的案子,預定地在南彰化--台灣僅存最大的泥質灘地,位於台灣現存最大的大杓鷸族群(700隻以內)覓食地的南邊。
那時他們的策略有兩個方向,一是用全國包圍地方,由於地方有利益相關者支持國光石化,二是拖字訣,以增加民營企業的開發成本,他們成功以「搶救白海豚」的名義喚起全國各地的注意,推行了如白海豚環境信託、白海豚路跑等活動,最後在2011年地球日,馬總統宣布公股不支持國光石化,這不是最佳的結局,因為這依舊是少數決策者權力的展現,但是就結果來說,成功地把國光石化趕出台灣。
過去,我們常常為了經濟發展、為了生活的便利,放棄對環境品質的堅持,特別是濱海只有漁民、蚵農、以及水鳥才知道她肥沃美好的潮間帶泥灘地,好吧,填塊地蓋個工業區吧,好吧,填塊地埋垃圾吧,但是我們要退讓到什麼時候?當我們在自己住的城市連呼吸都得擔心PM2.5,當我們堅信商店買的瓶裝水比自家水龍頭的水乾淨,當海洋中孕育出的牡蠣都受了重金屬汙染,我們還該繼續退讓嗎?
蔡嘉陽老師在英國看到了一個現象,在工業區的一個閒置土地上自然演替出的環境,居然有大杓鷸可以在那裡覓食,這或許能帶給台灣人民一些啟發,只要我們不再繼續退讓,現在或許不算太晚,那一大片蓋了卻閒置的工業區土地、沒蓋成卻造成突堤效應的海洋公園,只要我們把土地還給自然,生物會再回來的!那些消失的大杓鷸會再回來的!蔡嘉陽老師依舊在這塊土地上如此相信並努力著。
小編按:
【環運推手的幕後故事】系列講座,邀請了在台灣環境運動耕耘的先行者,分享他們的生命故事。任何平凡之軀,只要有心投入,都是有力的力量!(回首當年,小編就是這樣被啟發的啊!)
》講座網頁:【環運推手的幕後故事】系列講座:5/20堤岸上的查埔人 守護彰化海岸的行動歷程(蔡嘉陽)
》講座資訊:【環運推手的幕後故事】系列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