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緊急 全面開戰 世代正義 立院回應 - 青年已集結,立委動起來
You are here
You are here
公民團體與學者齊呼、「氣候緊急,全面開戰 」、「世代正義,立院回應」、「青年已集結,國會動起來」,呼籲立委於接下來的會期落實監督台灣的氣候治理政策與相關修法,並應就各部會的氣候因應政策提出質詢。
2020年是全球氣候治理的關鍵年,不僅《巴黎協定》預計於今年底生效,各國政府也應於今年更新他們對於氣候變遷貢獻的承諾。對台灣而言,除了要提出台灣版的「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簡稱NDC) ,由於今年是「第一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的最後一年,也須訂出2020年到2025年的「第二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各部門也將提出新的「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方案」。
令人憂慮的是,檢視「第一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成果,要達到較2005年基準年減排2%的目標仍顯得相當勉強,更別說於2015年承諾2030年的排放量將減為2005年基礎年的20%,2050年時降至與2005年相比的50%。加上國內既有的氣候政策與法律仍不足以因應氣候緊急狀態,也無法有效協助全面性的產業創新,促進台灣低碳經濟的成長。
因此,今日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等公民團體於立法院前召開記者會,呼籲立委於新會期儘速要求行政院提出台灣版的綠色政綱、有效的氣候治理政策與相關如《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修法,並監督各部會因應氣候緊急的政策方案,同時號召全民於9月27日(日)下午2點到立法院,一起為台灣氣候緊急治理而走。
立法院新會期重大預算案與法案,應以因應氣候變遷為原則審查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楊書容:立法院新會期重大預算案與法案,應以因應氣候變遷為原則審查法案則有《溫管法》和《貨物稅條例》的修正。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楊書容表示,新會期立法院將有眾多與氣候變遷密切相關的討論,包含前瞻第三期和紓困3.0等預算須審查,法案則有《溫管法》和《貨物稅條例》的修正。執政黨當初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時,口口聲聲說是要給下一個世代的基礎建設,但對年輕人最危急的氣候變遷卻在前瞻中看不到因應,充其量只是預算重分配,一點都不前瞻。如軌道建設砸大錢做鐵路地下化建設,不僅無法有效提高通勤效率,還增加營運成本,不僅與綠色運輸該有的減碳原則相互違背,更可能因為土地徵收破壞人民居住權。而在紓困預算上,世界各國紛紛推出疫情後綠色振興,但台灣卻仍卡在各產業的薪資、營運補貼上,雖然紓困確實以救急為重,但在補貼的同時,也應鼓勵企業進行綠色轉型。
楊書容強調,除了預算該檢討,必要的法案修正也刻不容緩。《溫管法》是國家因應氣候變遷的重要法源依據,各部會皆需依《溫管法》規定採取減緩與調適措施。但我國《溫管法》從2015年施行至今,缺乏更上位的行政統籌協調機制、各部會權責不明、公民參與機制不足以及缺乏碳費制度等問題,都需要修法來改善。另朝野各黨都在上會期提出貨物稅修正,希望降低汽機車貨物稅稅率,或是調高減徵金額。但此舉等於變相鼓勵購買較高碳排的運具,與世界各國的運具電動化減碳政策背道而馳,在新的環境稅制上路前,立委不應提案貿然取消機車貨物稅。
2050年淨零碳排必須入法,以科學研究為基礎制定氣候政策與碳定價機制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魏揚:2050年淨零碳排必須入法,以科學研究為基礎制定氣候政策與碳定價機制。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魏揚表示,檢視台灣從2015年至今的減碳成果,我們認為仍存在三大問題:(一)長期減量目標不夠積極。德、法、英等都已將2050年淨零碳排入法,韓國也於今年承諾2050年淨零碳排。反觀台灣人均溫室氣體排放名列世界第19名,並未承擔足夠的抑制升溫責任。(二)各部門減碳決心與力道不足。以2018年為例,能源、製造與住商部門都離第一期階段管制目標有一段距離,甚至2018年淨排放量比2005年高出約3%,未達減量2%的目標。且各級政府的氣候治理政策欠缺公共參與及科學研究基礎,其思維仍是「因循苟且,一切照舊」。(三)欠缺完善的溫室氣體減量誘因機制,高排放產業恐缺乏轉型意願。目前《溫管法》僅落實針對主要排放源的「盤查登錄」,在總量管制與碳交易尚未落實,也沒有針對超額排放的罰則,僅仰賴企業「自願減量」,企業並沒有「非減量不可」的動機。
魏揚表示,綠盟提出以下3個台灣溫室氣體治理的修正方向:(一)2050年淨零碳排必須入《溫管法》,階段管制目標也須做相對應修正。(二)各部門行動方案的制定,須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評估各部門在淨零碳排目標下所應各自承擔的責任減碳量,且擬定過程應開放更多的公民、專家學者參與。(三)應建立碳定價機制,例如碳交易或是碳稅,讓溫室氣體排放的外部成本得以內部化,更重要的是,碳定價費率應跳脫「滿足財政收益」的框架,改以積極地以「促使排放者產生行為改變」為目標,企業會痛,才會願意減排、轉型,日前環保署提出每公噸100元新台幣的碳費水準,我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
呼籲台灣政府正視氣候變遷不只是環境問題,更是嚴重的人權議題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青年代表林知瑜:呼籲台灣政府正視氣候變遷不只是環境問題,更是嚴重的人權議題。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青年代表林知瑜表示,國際特赦組織是關心人權的組織,但氣候變遷已經不再只是個環境問題,更成為全世界最嚴重的人權問題之一。此時此刻,在世界各地有無數人因氣候變遷,被迫流離失所、甚至失去生命。隨著氣候變遷加劇,氣候難民、飢荒、貧窮、健康受損、可用水資源快速減少等問題也隨之惡化,人類將難以持續保有基本的生命權、健康權、居住權和衛生權。其中,弱勢族群或邊緣群體,如原住民、女性、開發中和低島國家之國民等,將承受加倍的衝擊。可以想見,未來等待著年輕世代的,不是美好的無限願景,而是一個破碎、不適人居的世界,這正是跨世代最沈痛的人權問題。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近期跟環境組織組成「熱死人聯盟」,除了支持氣候倡議與青年氣候行動者的理念以外,我們也要求台灣政府正視氣候變遷與人權的關聯,並立即採取能夠保障人權的措施,改變現況。國際特赦組織前秘書長Kumi Naidoo曾說:「氣候變遷是人權議題。因為氣候變遷會影響我們的人權,也是政府可以選擇是否採取行動減緩的現象。」希望台灣政府能重視、回應我們的心聲。
以公正轉型精神提出台灣版綠色政綱,公民訴訟入法強化公民參與氣候治理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以公正轉型精神提出台灣版綠色政綱,公民訴訟入法強化公民參與氣候治理。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表示,政府應以2050年淨零碳排為目標,提出台灣版的綠色政綱,透過綠色振興政策,促進台灣低碳經濟的成長,然而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最須注意兼顧勞工權益與氣候目標「公正轉型」原則,降低產業轉型所帶來的衝擊,例如透過提供勞工有尊嚴的綠色工作等補償措施來維護勞工的工作權,讓轉型過程中,不用犧牲工人和社區權益,進而讓台灣仰賴高碳經濟的勞工與社區支持台灣低碳經濟的發展。
林彥廷認為,制定氣候治理政策應深化公民參與,特別是《溫管法》應加入公民訴訟條款。提供民眾一條體制內的參與氣候治理的管道,也能有效提醒企業與政府在氣候治理上不得心存懈怠,而非僅能透過上街抗議或參與公聽會表達意見。
林彥廷說明,本周二台北市舉辦氣候行動國際論壇,荷蘭在台辦事處的譚敬南代表才於會議上,舉了荷蘭環境組織Urgenda控告荷蘭政府的氣候訴訟,成功促使荷蘭提出更進步的減量目標,這不僅是全球第一次由法院強制要求政府修正減碳目標的案例,也是一個NGO協助政府推動氣候變遷政策的經典案例。法國在台協會的戴寧智副主任也於同場會議,提到今年6月剛結束的法國氣候公民大會,由150位16歲到80歲的公民代表,就2030年如何將法國國內的溫室氣體排放減少40%提出解決辦法,歷經9個月的討論,提出修憲納入氣候變遷因應與生物多樣性保護、2023年前全民皆能參與再生能源發電與建築節能等149項提案,以上案例再再顯示,良好的公民參與機制,有助於氣候變遷政策的討論與推動。
《能源轉型白皮書》遲遲未公布,呼籲政府應儘速擬定2050s年台灣減碳路徑
台大國發所教授周桂田(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能源轉型白皮書》遲遲未公布,呼籲政府應儘速擬定2050s年台灣減碳路徑。
台大國發所教授周桂田(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表示,表示,受到中美貿易戰、新冠肺炎肆虐、以及短鏈革命下等全球變局,撬開台灣二十多年來未有的轉型機會之窗,這個轉型,必須能夠同時回應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以及2050巴黎協定氣候中和的架構,甚至抓緊碳定律 (Carbon Law),即全球每十年需急速減少既有排碳量的50%。
周桂田認為,台灣仍深受褐色經濟綑綁,導致低碳永續轉型的行動嚴重遲滯,包含如忽略國際綠色供應鏈要求下,台灣科技大廠的綠電需求缺口,反而仍紛雜於核能、煤電的爭辯;又如原訂的禁售燃油汽機車的目標,也因2018年地方選舉敗選棄守;甚至行政院至今也未能正視由多元利害關係人於2018年共同協作的能源轉型白皮書並予以核定,導致如白皮書中攸關的能源稅規劃,無法積極進入財政部的政策議程。
周桂田強調,要突破低碳轉型的紛擾與遲滯,台灣政府、產業與社會等各多元利害關係人,應及早進行各領域前瞻的模擬、研發與政策評估後,進行倡議與溝通以厚實轉型所需的社會共識,重新打造創新、綠色、永續的未來藍圖,以及至2030年、2040年、2050年,台灣於國內、區域及全球之減碳期程戰略。
927青年抗暖大遊行六大訴求,台灣世代正義的氣候緊急危機刻不容緩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成員蔡麒廷:927青年抗暖大遊行六大訴求,台灣世代正義的氣候緊急危機刻不容緩。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成員蔡麒廷表示,2020年是氣候緊急關鍵年,除了《巴黎協定》預計在今年底生效,190多個締約國也必須更新各自國家氣候行動的承諾。台灣也將檢視《溫管法》第一階段管制目標的成效,強烈要求立法院提出能解決氣候緊急的法規,而有效地修正溫管法便是很好的起頭。
蔡麒廷強調,面對氣候緊急危機,年輕人要的不是權力、不是高位,我們只要一個未來,一個可以生活的未來、一個不用擔心地球存亡的未來。各國應該一起努力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度C內,而台灣政府一直以來對氣候變遷的態度明顯不夠積極。相較許多國家已宣布進入氣候緊急時代,台灣政府對氣候議題一直未有正面回應,加深我們青年對未來的擔憂。
蔡麒廷表示,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將於9月27日舉辦「氣候改革,刻不容緩」青年抗暖大遊行,並提出六大訴求:(一)2050年以前達到淨零碳排放。(二 )將氣候變遷視為國安危機,並由總統府或行政院負責統籌。(三)提出台灣版「綠色政綱」,落實產業永續發展。(四)強化能力建構,提升全民對氣候變遷的認識與因應衝擊之能力。(五)納入多元族群共同商議國家氣候政策。(六)增加氣候科學研究資源,並以國內外具權威性機構之研究成果作為政策依據。強烈要求政府正視氣候危機,回應青年及各團體的訴求!
公民團體齊呼「氣候緊急,全面開戰 」、「世代正義,立院回應」
記者會最後,公民團體與學者齊呼、「氣候緊急,全面開戰 」、「世代正義,立院回應」、「青年已集結,國會動起來」,呼籲立委於接下來的會期落實監督台灣的氣候治理政策與相關修法,並應就各部會的氣候因應政策提出質詢,並號召全民於9月27日(日)下午2點到立法院一起為氣候變遷而走。
主辦團體:
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台灣青年氣候聯盟
聲援團體: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綠色和平、環境法律人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