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設為「綠能發展區」內的農業、土地、能源等相關法規將配合放寬修訂,以優惠由經遴選出的光電業者進行專區的光電佈設。其中所引發的國土治理議題,廣受各界的矚目,也顯示出公民社會對綠能發展政策理解的急迫...
您在這裡
2023/06/05 17:13
紀錄片《鷺與雕》中,4位來自不同地區的原住民領袖,同樣為了守護被汙染的家園的理由,踏上橫越大陸的旅程,探討環境正義的內涵。我們邀請到地球公民的好朋友,知名音樂人,更是原住民土地運動的倡議家—巴奈...
2023/05/24 14:28
台灣的道路設計以車為本,身為一位步行者需要承擔的風險極高。有一群相當重視行人路權的朋友,為了改善台灣的用路環境而默默努力著。從減碳的角度而言,步行也是最低碳的運輸方式。
2023/05/16 16:41
2023年森之旅,我們要帶大家認識生活在森林裡的人。台灣國土有六成比例是森林,有少部分的人仰賴山林生活,與森林密切互動和共存。在森林裡的生活的人口雖不多,卻是與最了解森林特性、生態的一群人。...
2023/05/11 11:07
鎮西堡部落,對一般人來說的偏遠難及之處,在泰雅族語境中,卻是清晨第一道曙光抵達的獵場,象徵著富饒與生命。原始檜木林屹立在鎮西堡的土地上、有機作物在鎮西堡的耕作區茁壯⋯⋯。
2023/05/09 15:29
我作為文字的生產者,意識到我的筆鋒落往何處,讀者們的關懷心眼就會跟隨到哪。一個寫作者必須小心覺察自己的書寫會造成的社會影響力。---古雯
2023/05/04 15:36
地球公民基金會長期關注農地違章工廠的遷廠與拆除,但到底這些工廠可以搬去哪裡?高達九成以上的農地違章工廠都是屬於既有的違章工廠,這些違章工廠坐落的「群聚地區」,讓農地宛如破布一般,而政府應該如何被...
2023/05/03 13:56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平均破獲兩百多起盜伐案,顯見直至今日,盜伐仍持續在森林裡上演。
在刑罰與社會輿論的重重嚇阻之下,還有什麼強烈的需求和動機足以推倒神木,形成穩定的地下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