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市長 黑琵棲地蓋馬路是執政污點
您在這裡
您在這裡
這幾天高雄市政府鐵了心,決定在國際級的茄萣濕地上開路,不知道陳菊市長有沒有想過卸任後的歷史評價。
2008年,高雄縣楊秋興縣長主政期間,茄萣濕地開了1-1、1-6道路,把原本170公頃的鹽田濕地,硬生生的剖成了南北2塊,總工程費約台幣6億1000萬元。
茄萣濕地開路三輸
1-1號道路全長約1840公尺,寬度65公尺,可能是台17線中最寬的路段;1-6號道路全長約594公尺,寬度40公尺,2條路加起來,濕地損失面積超過14公頃。儘管當時環保團體不斷反對,但路還是在楊縣長強力推動下開了。
完工之後至今,地方人士說:這條路變成了「三輸道路」──濕地生態破壞,車子從這條外環道呼嘯而過,社區經濟重創,道路比地面高3公尺,地價也炒不起來,地主也輸了……。這是楊縣長任內留下的污點,我們不會忘記這段歷史。
2011年縣市合併之初,民間團體迅速拜會遊說高雄市政府,1-1道路以北80公頃的濕地成功的透過都市計劃變更為公園,記得當時陳菊市府口口聲聲都是濕地保育。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2012年陳菊市府竟然開始規劃1-4道路,這條路寬30公尺、長900公尺,要花納稅人1.5億元公帑,再度切割寶貴的濕地,2014年由高雄市主導的環評會,無視環保團體的反對,通過了環評,之後,居民委由詹順貴律師提起行政訴訟,今年初這個爭議環評被法院撤銷。
本來,這是高市府很好的下台階,但萬萬沒想到,高市府竟重啟環評,8月31日由陳金德副市長擔任主席,6位市府機關委員參與投票,在球員兼裁判、未釐清爭議下,以10票:5票強行通過本案。
陳菊市長任內在人工濕地的開闢和營造,劃設茄萣濕地公園的努力,確實應予肯定。然而,一旦國際級保育物種黑面琵鷺棲息的自然濕地,被1-4道路縱切而過,之前的政績也彌補不了這項保育污點。
請陳菊市長想想,在茄萣濕地這件事,是否想要得到和楊秋興縣長,同樣的歷史評價!
地方厭倦短視開發
1976年,政府在茄萣開闢近海漁業特定區;1998年又完成興達遠洋漁港,但隨即成了蚊子港,至今無船進港;2002年又繼續在茄萣濕地上規劃住宅區、遊艇產業專區,40年來,超過百億元的投資完全失敗。
請問高雄市政府:可曾檢討這些公共投資為何一敗塗地?再開一條節省90秒交通時間的道路,真的可以帶來經濟發展嗎?如果,開3條路的7.6億元,是用來投資國際級濕地觀光的軟、硬體,改善茄萣公共服務的品質,可以創造多少經濟效益?
茄萣青年因為厭倦家鄉短視無理的開發,已經站出來保護濕地,捍衛屬於他們的長遠未來。高雄市政府有責任告訴人民:把國際級的黑琵棲地再切割出一條路來,到底有什麼公共利益?
(本文為2016/9/15【蘋果日報】投書 )
延伸閱讀
四千五百人陳情茄萣濕地是國際級濕地
強烈譴責!高雄市政府強行通過茄萣1-4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