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鴞、泥火山與有機農場:橋科開發爭議多 南科管理局應重新設計
您在這裡
您在這裡
高雄橋頭科學園區預定地的中崎有機農場一帶,曾經發現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草鴞,目前全台數量僅300~500隻(楊登旭 攝)
環保署於本日(6/28),召開橋頭科學園區(以下簡稱橋科)環評專案小組第2次初審會議。然橋科開發範圍內,尚有當地斷層經過、泥火山地質與一級保育類動物草鴞之棲地是否適合開發,及中崎有機園區農民權益保障、原農地地景保留等未解爭議。此外,近日因傳出台積電2奈米廠可能落腳橋科或高雄其他區域,亦凸顯出僅就單一科學園區開發之討論,難以評估高雄整體環境承載力,是否足以面對為數眾多的新開發案。
民間團體認為,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以下簡稱南科管理局)及高雄市政府面對橋頭科學園區的開發規劃,亟待評估下列事項:
一、台積電也想來高雄,橋科應嚴肅評估高雄整體環境承載力
本案屬高耗能、耗水之開發案,將明顯加劇高雄地區環境負擔。本案用電量一年新增39.4億度電,約為高雄市家庭用電量的七成,增量約12.6%;抵減後之溫室氣體淨排放量,一年將增加218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增量約3.9%;每日公共用水則將實質增加4萬噸,增量約為目前高雄公共用水的2.6%。
而近期傳出台積電原先要設於中科的2奈米廠,也將落腳高雄,2奈米製程耗電耗水更是驚人。依竹科2奈米擴廠案資料推估,台積電2奈米若落腳高雄,加計目前的橋頭科學園區設置計畫,高雄市用電量一年將增加61億度電,約是高雄市家庭用電量的1.5倍,增量19%;抵減後之溫室氣體淨排放量,一年將增加31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增量約5.5%;每日公共用水則將實質增加6.5萬噸,增量約4.3%。
因此,我們認為南科管理局應嚴肅評估新增橋科並且加上台積電2奈米設廠的情境,對於高雄地區的環境乘載的加乘衝擊。思考縮小橋科規模、減少橋科用電及用水量等總量管制作為,以因應未來2奈米製程於高雄設廠的能源使用增量。
中崎有機農場蔬果
二、橋科應具體提出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100%再生水使用、100%再生能源路徑
橋科為科學園區政策環評後的第一個新設科學園區,而高雄市於2021年初因應橋科等產業發展,提出岡橋、楠梓再生水廠的開發計畫,加上鳳山、臨海再生水廠,預計完工後屆時日供水共12.5萬噸,同一時間正在審查的竹科台積電2奈米擴廠環評,已提出透過換水,於2030年達到使用100%再生水。南科管理局應承諾並提出具體橋科全面使用100%再生水路徑,才不會讓原已吃緊的水情雪上加霜。
此外,因應極端氣候下水情吃緊、乾旱頻率升高,南科管理局也應比照竹科寶山二期環評,承諾橋科區內用水回收率至少達成85%以上。
此次南科管理局於環評,提出橋科內的半導體業將於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但具體該如何達成,目前僅提出使用一定比率的再生能源時程,並未提出其他具體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的措施,也未依照環保署「審查開發行為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處理原則」提出具體的溫室氣體抵換的措施。我們認為不只是半導體,南科管理局應提出整體橋科的2050淨零排放與使用100%再生能源路徑。
在屋頂光電設置部分,行政院所提出之「109 年太陽光電 6.5GW 達標計畫」中明確指出科技部所轄科學園區,為屋頂型太陽光電的重點發展區域。南科管理局應比照竹科寶山二期環評,提出園區屋頂光電的具體裝設規範,其中廠房屋頂裝設利用率應最少設定為屋頂總面積之50%,並依前述裝設利用率,推估最低裝置容量。
我們認為,橋科做為科學園區政策環評後的第一個新設科學園區,政府應摒除過去先開發園區才招商的落後思維,依照循環經濟原則,建立可入駐廠商清單,成為台灣第一個以2050年淨零排放為目標,提出使用100%再生水、再生能源路徑的生態型科學園區。
楊先生有機棗子園,無農藥友善土地,大家在園裡席地而坐聊天、玩耍。
三、縮小開發範圍、增強保育計畫與監測以保護草鴞棲地
橋科二階環評調查結果,非常清楚呈現一級保育類(瀕臨滅絕)草鴞在此棲息的證據。草鴞族群量岌岌可危(依據2011年曾翌碩等人調查,全台可能僅剩300-500隻左右,尚無更明確數據),但南科管理局並未依照一階環評的要求,提出任何有效的措施。目前保留區面積太小且被廠房重重包圍,草鴞生性極為敏感加上食物來源(鼠類)大幅減少,將難以在這樣的環境生存。而草鴞在全台棲地已寥寥無幾,喪失此地後對其的族群量影響不得忽略。
依據本案一階環評審查結論(七)「強化生態調查作業,並擬具保育類物種之保育措施及補償計畫」,以及《野生動物保法》第8條「在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經營各種建設或土地利用,應擇其影響野生動物棲息最少之方式及地域為之,不得破壞其原有生態功能」,我們提出以下三大訴求,要求南科管理局承諾:
1. 縮小開發範圍,保留30%以上保育區,並依食物資源及躲藏之習性來規劃位置。
2. 提出草鴞保育計畫,具體說明如何進行補償傷害。
3. 施工中及營運中的草鴞監測,需比照二階環評之調查點位、頻率、時間、強度,且監測資料需完整上網公開。
橋科預定地有泥火山地形及斷層通過,南科管理局應審慎評估地質是否適合開發
四、審慎看待泥火山與斷層的地質問題
南科管理局對橋科基地存在泥火山的影響,以及目前國內地質學界普遍接受車瓜林斷層為活動斷層,並穿過橋科基地的事實(研究顯示,此斷層在橋科基地邊緣分支,西南走向街右昌斷層,形成橋科基地內有一泥火山區和兩斷層穿越的地質現象),並未提出學術證據反駁,僅以「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並未公布車瓜林斷層為活動斷層」官僚式回應,以及未揭露相關文獻就遽下結論:基地地下並無明顯泥貫入體形貌與特徵。
對此,我們表達強烈遺憾。公部門有權制定法規來制約某些社會行為,但無法決定自然現象或行為的存在與否。以COVID-19為例,病毒不會因為WHO說它們不會人傳人,或有限人傳人而改變其會人傳人的事實。WHO錯誤資訊讓世界各國對防疫掉以輕心,致疫情如燎原野火一發不可收拾,造成至今三百多萬人殞命的悲劇。
因此,我們籲請環保署能夠審慎看待有兩斷層和一泥火山(泥貫入體)存在橋科基地的可能性,而召開聽證會邀請國內地質學界和營造工程界就客觀事實,探討在橋科基地是否有斷層和泥貫入體地質現象,以及對建物結構影響和解決方案。
橋頭科學園區、有機農場及泥火山圖
五、實踐對中崎農友承諾,有機農地應規劃保存
針對被劃入橋科徵收的台灣第一個公設中崎有機農業園區之爭議,南科管理局應具體回應如何保障原先協助完善硬體設置之承諾。依農委會之目前規劃,第一階段設立面積縮減至38公頃,交給有機農友的土地改為「素地」。原先承諾興建之營運中心等設施,為何在說服農民搬遷至新園區後即毫無下文?如此一來,如何確保受影響農民的轉移成本最小化?
我們嚴正要求南科管理局明確提出新園區第二階段開發之經費來源、期程之規劃,以確保未來能夠如期開發,且應要求農委會建立新專區有效的遴選與配地機制,納入非中崎但同樣受開發計畫影響之有機農友,以確保公共資源有效利用。
此外,南科管理局更應考量將開發範圍內既存的有機農地應循「可食地景」之理念,要求建廠廠商納入規劃,作為綠地予以規劃保存,保留在地人文與生態肌理,凸顯科學園區與農業、環境共存共榮之「生態型產業園區」目標。科學園區內本應設置合理比例之綠地,因此上述農地景觀之保留,與此案之開發並不衝突。
中崎有機農場
今天審查會議結論--補件再審。民間團體強烈呼籲南科管理局就上述五大項意見,及環評委員提出的空污與健康風險疑慮等等,於專案小組第3次初審會議前進行跨部會協調、釐清爭議,擬定適宜之規劃作為、調整開發內容。科學園區之開發,應同時兼顧環境正義與人權保障,方能實踐我國公民社會期待的永續經濟發展。
聯合聲明團體(照筆畫順序):地球公民基金會、高雄市野鳥學會、滾水生態循環農業促進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