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國家公園作為台灣聞名遐邇的世界級景點,這片壯觀瑰麗的太魯閣地區一直是太魯閣族人傳統的生活領域,1986年在政府片面劃設為國家公園後,族人在文化傳承與維生上屢屢受限,在2016年7月號召數百名太魯閣族人前往總統府前高喊「還我狩獵權」。
環境正義
子議題
議題內容總覽
2017.10.17
高雄市大林蒲、鳳鼻頭一帶確實是被工業區隔離,成了都市邊埵孤島,但林園的汕尾、中芸、西溪一帶,或者大寮許多地方,情境也類似。走出了高雄,我們又如何看待走不掉的彰化台西村?雲林麥寮、台西人?
2017.10.05
遠近馳名的台灣名勝日月潭,孕育乘載了屬於邵族人近千年的文化與歷史;她的千姿百態,也為台灣帶來龐大的觀光收益。然而,對當代的邵族人而言,日月潭的發展史同時也是是使邵族人流離失根,家庭破碎的血淚史。讓我們從邵族青年的角度如何看待族人過去所遭受的歷史傷害,當代的族人如何守護祖先留下的領域,以及政府的轉型正義該如何實踐。
2017.09.29
一起來瞭解鎮西堡部落如何透過自主運動,從監督石門水庫復育的環境改造,參與反高台水庫計畫、直到近期投身至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從部落自主行動出發,翻轉國家長期謬誤的環境治理框架。
2017.09.12
關於原住民傳統領域上的歷史記憶,官大偉老師舉了一個令人動容的例子。位於都蘭部落的景點都蘭鼻,對觀光客來說,是個美麗的海角秘境,可以讓他們下車打卡拍照戲水、讚嘆台東之美;在觀光業者眼裡,這是塊叫人垂涎的肥肉,若取得土地權或開發經營權,此處擁有很好的投資潛力。但在部落族人眼中呢?那裡是神聖的祭場,是千百年來,他們訓練年輕人傳承文化、與祖靈連結的場所,是與都蘭的文化密不可分的崇高存在。
2017.09.05
「我們的(de),我們的(de)」,三十多年來知本卡大地布部落歷知本溪整治、土地徵收,BOT開發,遷葬事件、棒壘球場開發,直到近期的土地光電計畫,三十多年的時光是一場原住民族土地流失的縮影,而各式各樣的政策介入,更顯示在國家各種發展思維裡頭,從來沒有原住民族部落的存在。
2017.09.04
南澳地區礦業林立多處土地開發礦業,礦場隨意堆置礦渣土石致溪流淤塞土石流及山崩之危險,對當地環境與族群生存權利造成極大威脅。礦業法是一部日本殖民時代的法規,在台灣的政經脈絡下,是對偏鄉及原住民族地區的內部殖民,透過掠奪自然資源以服務資本主義體系。核廢料的議題也可等同觀之。這些後果最終受到剝削與壓迫的,仍是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偏鄉與原住民族地區。
2017.08.09
當多元文化成為一門好生意,在地卻缺乏掌握自身命運的權利,部落要如何走出另類的自主發展?資本經濟是難以抗拒、裹著糖衣的毒藥,還是一種能夠作為翻轉部落發展和文化存續的力量?該如何看待原住民主權在這當中所扮演的角色?
2017.08.09
高雄市政府近日公布大林蒲、鳳鼻頭的遷村意願普查結果,沿海6里1萬6708人中有1萬3434人贊成遷村,但遷村後是否代表就能告別環境災民的苦難?
2017.08.01
禁用魚槍的意見分歧,但關於海洋資源應該永續的期望卻是一致。其中,魚槍的使用與社區為基礎的保育方案是否更有助於促進海洋公民社會和保育意識?全面禁用是有效的保育手段,或是導致民眾海洋文化的斷裂?一起探詢科學家和漁獵者在地知識攜手為保育做出貢獻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