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改善塞車:反對拓寬193縣道北段意見書
You are here
You are here
今日(11/6)花蓮縣政府與公路總局進行「縣道193線0K+100~7K+300外環道新闢工程現勘及討論會」,拓寬位置在三棧溪南口至七星潭高架橋熱門景點,許多民眾及團體到場關心,並指出拓寬計畫爭議過大,希望重新檢討並修正,將交通管理、公共運輸等配套措施納入計畫中。
拓寬≠改善塞車
拓寬雖能增加道路面積,但不一定解決交通堵塞。依據「國五影響觀察摘要報告」,雪隧於95年通車通車後,雖使原本的台二線、台九線車流量下降,卻吸引更多車流通過雪隧(國道五號)進入,使臺北、宜蘭間總體交通量在3年之間激增了兩三倍,這便是台灣熱門景點典型案例,因「增加道路容量」卻無嚴謹配套措施,吸引 更多車流進入後,反而「路越寬,車越塞」。蘇花改通車後,即使拓寬193分散了車流,恐怕仍不足以阻止花蓮各景點嚴重塞車,尤其193在七星潭路段塞車主 因並非車輛過多,而是看風景、找車位導致的車速緩慢,必須透過交通管理手段改善,否則拓寬後,假日尖峰依然是更多車輛一起塞著停停走走。
景觀道路?運輸道路?功能應取捨
民國91年時觀光客倍增計畫,行政院進行了「全國景觀道路規劃建置計畫」指定了全台78條「景觀道路」,縣道193因全線風景優美,被劃設為列管景觀道路,吸引無數觀光客前往。交通部對景觀道路的指導原則是,不能為了增加運輸功能而減損視覺景觀。但台灣這78條景觀道路,常為了兼顧「觀光」和「運輸」,反而 事倍功半,花蓮縣政府對193定位需清楚取捨,究竟是將幽靜狹小的道路本身作為觀光資源?還是將之拓寬為適合車流通行,但景色普普的運輸道路?最怕路變醜 了,塞車情形依舊。
預算核定草率,應重新檢討爭議及必要性
網路活動「寫給193的一句話」,許多花蓮人留言不希望與記憶中的193道別, 亦有網友質疑颱風時浪都已打至目前193路面,拓寬後將更危險。對諸多爭議,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認為,耗資七億的重大公共政策,不但沒有民眾討論的機會, 公路總局卻在審議計畫必要性時,連現場勘查都沒有做,只靠書面審查就核定撥款,而原訂工程是年底就要動工,面對這樣有爭議的案件,應要有檢討機制,修改後再施工,否則平白浪費公帑。
193沿線的加灣、東昌等社區長年因重機車穿越造成莫大干擾,地球公民基金會表示支持道路改線(繞過社區、公墓等),但不支持拓寬為20米路,否則影響幼童及長者安全,同時指出,交通問題應該細緻調查後對症下藥,且運用多元手段,如公共運輸、通行管制、塞車即時資訊、減少十字路口…等等,但本案並非先進行調查才決定拓寬193,而是先決定拓寬193再補上調查,有失公允。公路總局「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公路系 統)補助執行要點」中提及,地方政府應先嘗試交通管理、局部改善等手段,不得已才使用拓寬或新闢工程,本計畫顯然違背。
應有整體規劃及方案
花蓮縣政府只有土木工程人才,缺乏交通運輸管理專業,因此長期缺乏整體規劃。「因應蘇花改通車後建置轉運站與改善停車空間之規劃案」中提及建設處將成立交通 科,民間團體認為有迫切推動必要,以面對大花蓮地區將來臨的交通黑暗期。至於193拓寬案,花蓮縣政府應重新檢討,切莫草率拓寬毀了花蓮最重要的觀光資 源。
Attachment | Size |
---|---|
193拓寬-地球公民基金會意見書1106.pdf | 512.48 K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