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洛溪的嗚咽
You are here
You are here
上圖:現勘人員看著汙濁的武洛溪。(李根政攝)
九月四日,隸屬於經濟部管轄的高屏溪流域管理委員會,安排委員與相關單位共同至武洛溪流域現勘,我與協會執行長根政及研究員俊朗一同見證了這條在南台灣暗自嗚咽的溪流。
武洛溪是高屏溪下游的一條支流,流域面積54.2平方公里,排水路共長99.5公里,水源來自隘寮溪沖積扇末端的伏流水,從源頭(鹽埔鄉仕絨村與高樹鄉新南村的交界處)往西流經里港、九如、鹽埔,於屏東市六塊厝農場西側注入高屏溪,其下游有曹公圳取水口、拷潭、翁公園淨水廠(當坪頂淨水廠供應不足時,會抽取伏流水供應民生用水),為高雄地區很重要的水源。然而,在高屏溪攔河堰上游執行養豬業的離牧政策後,大批養豬業者遂遷徙到武洛溪,於是這條河很快地就成為嚴重污染的河川[1]。
武洛溪的年平均流量達9CMS[2],相當充沛。少了觀光業的脂粉塗抹,武洛溪的名氣沒有荖濃溪等響亮,像靜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的孩子,顯少受到關注。這一次的現勘是因為高屏溪流域管理委員會在八月二十九日曾開會討論屏東縣政府如何加強取締武洛溪的污染及改善計畫,會中多位委員對畜牧業造成的污染多所發言,大會乃決議成立專案小組深入瞭解,這一天先安排委員及相關單位現勘武洛溪的排水及台糖公司於高屏溪流域內農場的管理情形。
首先來到九如鄉玉泉村的海豐社區,放眼所見是一大片種植毛豆的西海豐農場,隨行的台糖及環保署人員告知此地管理良好,沒有農藥問題,流經此河段的水很潔淨,無污染之虞。這個點我們停留一會兒旋即離去,上車後,我納悶為何在那片農地前,自己並沒有綠意盎然的親切感受,我懷疑是這一大片農作太單一的原故。
上圖:養豬場設置的汙水處理池。(李根政攝)
車行至榮泉街107巷附近停靠,一下車,鼻子就告訴我:狀況不妙了。這個河段的水非常濁,簡單地說就是死氣沈沈,根據相關人員表示,這附近是養豬戶相當集中的地方,我們所看到的河道,就是養豬戶的排水溝。根政火速按了好幾次快門,接著要求現勘行程必須包括養豬戶現場,至少要讓大家親眼看看那些廢水是怎麼排的。
於是一行人再到此街道附近的一處養豬戶停靠。下車後,我聽見此起彼落的啼叫聲,那是數十(或上百)頭被關在夾欄裡的母豬,這些聲音聽來,有些像是咀嚼或變換臥姿時發出的嘟噥,有些則像是想離開那鐵欄隔間的「獨居房」去尋找同伴卻始終未果的哀嚎。當然,各種聲音中最響亮的當屬一隻盡責猛吠的看家犬,這隻狗從車輛一靠近,就一直對著我們這票陌生人狂叫。牠跟許多豬隻一樣被安置在最外面一排夾欄的中間,主人很公平地只給他「享用」和母豬一樣大的空間,同樣沒有半件傢具。人類役用動物,果然很有經濟思考。
上圖:豬舍裡的母豬與叫累的狗,動物福利都不及格。(王敏玲攝)
這一站參觀的重點是業者所設置的養豬廢棄物處理設施。我沿著幾個不同屬性的豬圈(在母豬區後面還有飼養公豬、小豬的欄舍)走到最後面,一路按著快門。公豬、小豬被分開來群養,但都是硬綁綁的水泥地,地板上面沒有任何稻草或其他躺臥設施,更沒有任何足以打發時間的東西,只有牠們自己和同伴的糞尿充當「點綴」。放置食物的餵食凹槽也是用水泥舖設的,空蕩如也。有一隻成豬看到我靠近拍照,很快地湊了過來,牠的鼻子往鐵欄靠近,朝著我探尋,我聞到臭味,眼睛離開觀景窗一看,牠的腹背沾有糞便,猜想倘若此刻小女在側,一定會質問我,豬不是很愛乾淨嗎?
這套廢棄物處理系統是在每個豬圈的外側裝設收集管,經過小溝渠後,這些豬糞尿排遺會流經一套固液分離的設備,接著,液態的廢水流到一處沈浸池,再經過一道過濾池處理後,排放到溪流,固態的就從像溜滑梯的設備中慢慢產出、堆在一邊,已經堆成一座一米八左右的小山。我趨近一聞,並無臭味,事實上有點像人類廚餘經處理過後的堆肥半成品。食物與糞便,真是一線之間。
這些處理設備要運轉,當然是要耗電、花錢的,因此,如果空有設備卻不運轉,讓豬糞尿直接排入溪流,後果就可想而知了。根據環保局的資料,武洛溪沿岸的畜牧業,一共養了60 多萬頭豬,大概是屏東豬隻在養頭數的一半。一般而言,一頭豬的豬糞尿污染量約等於一個人污染量的4到6倍,由此計算,這條武洛溪相當於承載了一整個台北市人口的污染。
離開養豬場的時候,狗不再吠了,但豬的咕噥聲還是充盈在耳,彷彿要抓住機會向訪客投訴一般。帶著歉疚,我低頭上車,跟隨大家來到下一站。這是水利署第七河川局所管轄的人工濕地處理場,利用電力抽取武洛溪的水至水生植物自然淨化場,大約20 公頃的地,每天規劃的處理量大約5萬公噸的污水(實際處理量約1萬公噸)。當然,這地和水、電是「公家」的。
這樣的污水處理效率、管理與維護成本,究竟是否划算,根政提出了質疑。管理委員會陳世榮執行長解釋,這片濕地包括附近及下游共有150公頃,幅員廣闊、管理困難,以前是到處被丟垃圾,凌亂不堪,如今能把公有地要回來,透過這片人工濕地的整理與污水淨化的運作,讓處理過的潔淨溪水與濕地中各種植物形成宜人的生態景觀,不也是美事一樁。
最後,大家來到高屏溪舊鐵橋濕地公園,相關人員說明,這兒有一部分要營造成自然淨化功能的濕地,由環保署出錢,一部份則做景觀設施改善,工程費由水利署負擔。濕地的部分,預估9公頃的地,日處理4000公噸的廢水。「效率」的問題又來了,還有,別忘了這兩個單位掏出的錢,是全民繳交分攤的。
簡單地說,因為大量肉食的習慣,小小的台灣養了大約700萬頭豬,供應台灣人民及部分日本人的需求,而儘管是商業化、高度集約化的畜養方式,養豬場還是需要土地,而且最好是沒人會因臭味去檢舉的地方,因此,全台養豬戶半數以上集中在南部地區相對便宜的土地。接著,為了降低成本、集約飼養,豬都被高密度地關在水泥豬圈中。所謂有進就有出,大量糞肥不能回歸大地,怎麼辦?聰明的台灣人就把鄰近溪流充當排水溝,有投資廢棄物處理設施且乖乖開啟電源、好好操作的,還算天良,看「奇某子」決定開不開或趁天黑、落雨偷排的,就要考驗環保單位的能耐了。
話說回來,就算這條溪沿岸的養豬戶都經淨化心靈,願作天良之民,將養豬事業廢水照標準程序處理後再排放,根據環保局的說法,由於沿岸養豬總量實在太多,即使排放出來的都是處理過的廢水,如此大量的流入,武洛溪還是難以消受。
武洛溪的嗚咽,來自一條已經發臭、沒人親近、疼愛的河川,也來自六十幾萬隻終日在溪流沿岸的豬舍中擁擠緊迫、苟活待宰的農場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