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大林蒲攻作戰」全台巡迴展演:無責任的犧牲體系 0.08%必要之惡的起點

You are here

2020 年 06 月 22 日

You are here

「我不是要離開家鄉,而是我的家鄉要不見了。」

為什麼某(些)人的利益是需要犧牲他者(們)的生活才得以產生並維持下去?

位在高雄市小港區的大林蒲、邦坑、鳳鼻頭,世居在此的住民未來將面對遷村的難題,而政府則預計在居民遷出後的土地上設置大型經濟發展園區-「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

當藝術家有目的性地帶著各自的生命經驗進駐地方,與居民共處一室,接觸、了解、沈澱、產出後,以在地作出發,有意識地捕捉與衝撞這座城市的面貌,並用自我熟知的語言向社會喊話,透過多樣性的生產,在材質與觀察之間,以地方作為一個集合,文件、錄像、雕塑、紀錄片及空間裝置等多種語言,形塑地方的表象,潛化的是彼此看似正經、玩笑、飄渺、內在的相互存在。

四組藝術家分別以大林蒲之戀(還沒出發就少一人)、大林蒲勇者地上城(環南道)、大林蒲125號(張已亷)、無頭騎士(何承恩)為題,為大林蒲生活中的看與聽做出回應。

---
名稱|無責任的犧牲體系 - 0.08%必要之惡的起點
地點|地球公民基金會(高雄市前金區中華四路282號5樓)
展覽時間|13:30 ~ 17:30 
與談時間|16:00 ~ 17:30 
與談人|
➤張已亷、何承恩、
➤何郁琦、陳庭旭(環南道) 
➤謝律丞、王柏盛、文凱蒂、李新穎(還沒出發就少一人)
➤王敏玲(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
➤洪秀菊(大林蒲居民)
 

藝術家簡介

何郁琦
藝術家/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紀錄片製作組學生
1993年出生於高雄燕巢,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畢業,現就讀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題材多以環境作為出發,近年主要以紀錄影像為創作材質。 2014年「環境錄像三部曲」展開為期三年的西部海岸線污染影像之旅,2017年開始拍攝莫拉克風災重創後的高雄市藤枝部落,2019年夏天,預計完成以荖濃溪沿岸為主的莫拉克風災十年影像計畫。 自2014~16年的海(污染),2017~19年的山(天災),到2020年即將開始的島嶼 (歷史記憶),《 荖濃 》將是第二個三年計畫的尾聲,2019年初製作的《 烏鬼 》也為日後三年開啟新的起點。

謝律丞 
藝術家/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學生
作品充斥著日常生活中被加以拼貼、轉化後的景象,匯集當下微小、零散的情緒,透過不同介面重新詮釋試圖觸發每個人對日常的想像。以南藝的環境為背景拍成多頻道節目,藉由影像帶出對環境上的想法轉換及影響。

何承恩
藝術家/畢於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學系
1995年生於高雄燕巢,探討聲音在時間、空間裡的發展和我們的感知關係,聲音是被某種能量運載的展現,在足夠的聆聽時間裡,感受到生命體與機械體的差異以及人與無限空間的切割,我們聽到的環境聲是生命運轉的總合,一幅聲音與時空的交匯圖。

張已亷
藝術家/中山社會學系研究所碩三學生
1992年生於基隆,畢業於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目前就讀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並於「公民行動影音記錄資料庫」擔任特約記者,從而接觸許多南台灣社會議題。對於環境、居住權、勞動權、文資保存等議題關注較深,喜歡與人交流,紀錄彼此間不著邊際但卻深刻的話語。書寫研究方面對於長期駐地進行深度訪談的質性研究方法,與地方關懷有關的研究主題感興趣。

主辦單位:環南道
協辦單位:地球公民基金會

 

時間與地點
活動時間: 
2020/07/11 (Sat) 5:30 to 9:30
活動分類: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