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地球公民啟動電話和街頭募款

You are here

文/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2007年地球公民誕生,當年我辭去教職、放棄退休俸,和一群伙伴們創辦了這個組織。猶記成立茶會當天,傳道法師面帶笑容以詼諧的口氣對我的母親說:「阿桑啊,妳免煩惱啦!環境問題那麼多,你的囝仔不會失業啦!」至今,我確實還沒有失業,而且持續吸引更多的伙伴加入守護環境的志業。 

15 年來,隨著業務的需求和捐款人的增加,地球公民從 3 名專職成長到約 25 位專兼職,環境工作者從傳統環境運動的單打獨鬥,漸漸走向專業分工與團隊合作。也因此,我們所推動的議題更廣更深,從個案到法令政策,不斷趨動正向的改變。 

從最近發布的 2021年度報告,您可以看見我們的關鍵成果: 

  • 儘管礦業法尚未通過,但我們促使經濟部礦務局收回了 81 個礦業權。 
     
  • 做為台灣第⼀個發起整頓農地違章⼯廠行動的組織,我們有效結合公民力量,終於讓政府動起來,讓疑似違章⼯廠的新增面積較前⼀年度減半。 
     
  • 攸關淨零排放的屋頂光電、能源轉型、減少空污等巨大工程,我們正一步步的推進政策與法令。 
     
  • 我們以⾏動揭露環境議題的真相,提出解決⽅案,爭取公眾支持和政府重視。2021年共召開 41 場記者會、19 篇聲明稿,26 篇投書,平均 5 天就有訊息曝光於⼤眾媒體。 
     
  • 我們透過演講、論壇、營隊等形式,促進公民參與。對外演講計 283 場,觸及超過 2萬3千⼈;舉辦營隊帶領公民考察與體驗議題現場,為台灣環境力持續扎根。 

這是專、兼職同事,董監事和志工的共同努力下,所取得的成果,更由於您的捐助支持,提供組織運作的資金。 

地球公民從創辦至今,為了維持獨立公正,不接受政府捐款或專案,堅持向社會大眾勸募。勸募的方式主要是靠四處演講、親友相傳,近年則積極在FB、電子報等管道進行勸募。15 年來,我們的定期捐款從 64 人成長到約 1700 人,平均一年增加約 100 位定期捐款人。過去幾年的收入約有 55% 至 70% 來自定期捐款,其他則是不定期的單筆捐款或專案捐助。 

我們可以很自豪的說,地球公民始終珍視且妥善的運用每一筆捐款,為環境永續奮鬥不懈,且取得相當成果。但是相較於環境議題的急迫性,例如 2050 台灣就要達成淨零排放,或者環境污染對人們健康的衝擊,民間社會所需要採取的行動,還是差距甚遠。同時,做為從土地裡扎根,伴隨著台灣民主化,一步步緩步前進的本土環境組織,相較從歐美發展出來的國際組織,更讓我們看到其間的差距,容不得自滿。 

NGO不是營利事業,但仍然需要合理的資源,聘用專業人才、議題推廣、營造社會聲量,在持久戰中,增加和政府與企業槓桿或拔河的實力。 

國際組織對本土倡議組織的刺激和挑戰 

近十多年來,許多指標性的國際環境和人權倡議團體進駐台灣,透過在街頭上爭取陌生民眾的定期定額捐款,作為他們的主要財源。就公開的財報資料和媒體報導,推測他們一年可以增加上千,甚至數千位定期捐款人。 

定期捐款人的多寡,代表一個組織是否有長期固定的財源,可以做中、長期的人事和業務規劃,由於資金相對豐沛,可以推播其價值和關注的議題,觸及到更多的公眾,提高品牌知名度,擴大社會影響力。 

同時,直接和陌生大眾勸募,可以向更多的民眾面對面說明議題,突破社會運動的同溫層瓶頸。2018公投之後,我深切體會到任何重大進步的主張,即使取得了政治和政策的進展,仍可能面臨保守力量的反撲,最終還是需要爭取多數民意的支持,而街募或許是一種「經濟上可持續」的日常社會溝通管道。 

答案是:相較於環境議題的急迫性和需要投入的資源,我們要為勸募投入更多資源,才能促進正向循環。 

街募的挑戰是什麼? 

非營利組織往往被期待「少花錢多辦事」,甚至「不花錢就做事」。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做任何事都需要人力去執行,人力的時間成本最貴,勸募工作也是。 

街募是一種密集勞心勞力的工作方式,挑戰性很高,但卻也十分有效。投入的人力、工作日數越多,得到的定期捐款就越多,就可以為組織募得穩定的財源,持續為所關注的議題做出貢獻。 

但這樣有效的勸募方式,為什麼台灣NGO不去做?根據我們的了解,最大的問題來自二方面: 

初期投入成本高,需要一筆創辦資金。籌組一支基本的街募團隊,包括了內勤和第⼀線的街募⼈員⾄少要 5~7 ⼈,建置初期需要準備一筆資金(初估約500萬元),直到人事和業務支出與收益平衡之後,整個團隊才能為組織帶來持續而穩定的收益。關鍵是人事要穩定,撐得夠久,才會成功。據了解,國際組織通常會支持台灣辦公室第一筆創設經費,而台灣本土NGO並沒有這樣的支持力量,得要自己想辦法。 

不了解勸募的技術,組織沒有足夠的管理能量。勸募牽涉到系統性的組織管理,要說服民眾捐款,需要讓民眾認知到組織的價值願景和目標,具體的工作項目和成果,透明可問責的財報,可靠安全的捐款系統,這些需要一個上軌道的組織,對內運作出績效,對外要持續更新相關資訊,傳遞給捐款人、支持者和社會大眾。 

街募人員必需理解組織在做的事和價值,以避免民眾因誤解而捐款,所以需要有良好的培訓,內部良好的溝通,這代表需要一定的管理能量。 

疫情衝擊下,決定啟動電話和街頭勸募 

15年來,地球公民在環境議題展現的專業和成果有目共睹,同時努力確保捐款人的個資保護、財報公開透明,一直受到相當多的好評。然而,從 2020 年初開始大流行的新冠肺炎至今未解決危機,二年多來,疫情重創了許多產業,在此社會氛圍下,我們也不好意思過於張揚的從事勸募,這對於非營利組織的經營,加深了困難與挑戰。 

因為收入減少、失業,對議題看法的差異等因素,地球公民流失了一部分的捐款人。幸而, 從去年開始,我們增聘了電話勸募專員,積極打電話成功找回舊捐款人、新的支持者,才得以在疫情下穩住了陣腳;今年,經過內部反覆討論評估形成共識,並且努力建立行政配套之後,我們鼓起了勇氣,決定要從高雄開始啟動街頭勸募,直接面對面向社會大眾爭取捐款。 

感謝 15 年來許多善緣的捐助和支持,地球公民才得以順利運作至今,或許您和我一樣,不習慣在街上接受「推銷」,這也是內部形成共識過程中的爭點,街募會不會讓組織「被討厭」? 

記得有一次接觸到老朋友,知道他已在定期捐助國際組織,但卻始終沒有捐款給地球公民,一開始覺得有點錯愕和傷心,但退一步自我檢討,才發現是我們太客氣,沒有積極的釋出「我們需要你的定期捐款」的訊息。當鼓起勇氣開口,老朋友才知道我們也很需要這樣的捐助,很快的簽下了捐款單。 

啟動街募是在學習勇於開口,積極爭取更多環境守護者,請您支持台灣本土NGO,不靠政府和財團,經營有公信力、獨立自主的公益組織,為台灣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地球公民啟動街募,需要大家幫什麼? 

這個決定很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如果您在街上碰到地球公民的街頭教育推廣專員,請給他們微笑和鼓勵,如果看見需要改進的地方,歡迎回饋我們。 

最後,要跟大家拜託兩件事: 

地球公民需要創辦資金,請幫助我們在建立街頭勸募團隊期間,不致於讓既有運作資金無以為繼,誠邀已經是捐款會員,請您評估是否可以加碼捐款,或者引介親朋好友成為地球公民的捐款會員。 

此外,我們正在召募街募團隊,歡迎引介對環境議題公眾溝通有熱情的伙伴加入,詳情請見〈加入街頭勸募團隊〉。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