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境地質的真相
You are here
You are here
「每個人這樣做都沒事啊!」這是我今年四月至清境地區現勘時,一位民宿業者於言談中留下的話 - 這句話幾乎可以作為十數年清境發展亂象的縮影。那位阿姨發現我們在拍照,慌忙地跑來打探我們是不是記者,一邊抱怨著媒體渲染、政府不力,一邊喃喃地說住了這麼多年都沒事怎麼會有危險。接著指著對面只剩下鋼骨的廢墟說:「這棟是前陣子才被拆掉的。」言談中混雜著理虧的不安,而我手中的資料顯示這間民宿違建面積高達300平方米。
大量既存違建是絕對的事實。據統計,清境地區上百間的旅宿,超過九成五都是利用農舍申請民宿,然後再擅自擴建。但違建只是法律狀態的界定,而南投縣府的盤算就是透過「清境風景特定區」(都市計畫的一種類型),提高此地的容積率與建蔽率,所謂的”違法”就不存在了。縣府資料顯示,通過計畫後,法律原先可容許之樓地板面積將從26公頃提升至73公頃,等於單一地區的使用強度將提升2.8倍。因此總量管制是假的,只有”就地合法”才是真的,這連三歲小孩都能看得出來。
六成土地屬於大規模崩塌區 清境並不安全
然而正如同李鴻源的名言:合法不等於安全,違法不等同危險。無論風景特定區計畫過與不過、違建拆與不拆,身處高海拔山區的清境現狀就是存在超量的建築物,並背負著每年百萬遊客的旅遊安全。清境究竟安不安全?這是去年十月「看見臺灣」點燃輿潮之後,政府始終沒有說清楚的部分。但在今年三月地調所公告了清境地質敏感區(山崩地滑敏感區)範圍圖之後,一切都漸漸明朗。
地質敏感區的法源來自於地質法,主要目的在於向大眾揭露敏感地質資訊,提供土地開發的參據。因為牽涉房價和建商利益,立法院壓了十年遲遲未過,最後在2010年國道三號走山事件之後才促成立法。
地質法規定,地質敏感區分為山崩地滑、活動斷層、地質遺跡和地下水補助等四大類,若開發行為位於區內,必須事先進行基地地質調查及地質安全評估,地調所預計105年底前分五批次完成全台公告。而驚人的事實是:清境地區有六成以上的土地屬於潛在大規模崩塌區,而清境多數違法民宿都位於其上!(圖一)
「走山」具有可事先判釋的特徵
潛在大規模崩塌又叫做深層滑動,媒體喜歡稱做「走山」或「地滑」。有別於淺層的岩屑崩塌,是面積動輒超過10公頃、深度超過10公尺或土方量超過10萬立法米以上的岩體滑動。這種類型的災害需要長時間的孕育過程,因重力緣故,地體積年累月緩慢地向下滑動,平常無法用肉眼察覺,也無法判斷何時會發生,但只要發生豪雨或地震,就有可能誘發大規模崩塌。國內最有名的案例叫做小林村,當時瞬間帶走了全村462人的生命。
聽起來好像根本無法預防,但根據最新的空載光達技術(LiDAR),大規模崩塌在緩慢運動的過程中其實具有可判釋的地形特徵,像是崩崖、裂隙、蝕溝等。(圖二)因為此項技術是以雷射光取得最精細的數值地形資料,即使只有一米的地表變化也能得知,再配合著現場調查與風險因子分析,便能推算出大規模崩塌的潛在機率。事實上,小林村事件在發生前,學術單位早就判釋出此處符合大規模崩塌的條件,只是沒人敢預測何時會發生罷了。
廬山的歷史正在重演
也因為小林村殷鑑不遠,地調所近年在全台圈選了31處潛在大規模區域進行長期性監測。這些地方除了具有共同的地表變形特徵之外,幾乎只要下過豪雨就會有明顯的地層位移,而目前面臨遷村的廬山溫泉正是其中一處。諷刺的是,廬山的發展從起點到末路幾乎與清境一模一樣。
1986年,廬山非法違建浮濫,縣府制訂「廬山風景特定區」首次就地合法,但違法旅館不減反增 ; 1993年通盤檢討,二次就地合法 ; 2008年9月辛樂克沖毀三棟飯店,2009年莫拉克再次重創廬山 ; 2012年因北坡深層地滑的威脅,南投縣府正式廢止廬山溫泉區,全區遷移,這場長達20幾年的就地合法遊戲正式宣告落幕。試問就地合法有解決任何問題嗎?
長達二十多年的失控發展,違法業者在賭,賭桃源之夢、也賭縣府的失能 ; 而縣府在搏,搏觀光稅收、也搏國土計畫的巧門。相鄰不遠的兩個賭徒之地,同樣的莊家,同樣的發展模式,如果這麼多的歷史教訓都無法制止這一切,沒關係,這裡是臺灣,美麗的福爾摩沙,我們缺乏珍惜土地的公民和負責任的政府,但我們永遠不缺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