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區本應改善污染,大社降乙編不容打折
您在這裡
您在這裡
大社工業區(本會資料照片)。
高雄大社與仁武的石化廠林立,鄰近區域居民健康風險極高,地球公民基金會持續要求(仁大工業區為經濟部工業局所屬的工業區)改善污染、降低附近數十萬高雄居民(含仁武、大社、楠梓、左營)的健康風險。
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於9月24日、25日召開「仁大工業區污染減量及風險改善計畫」污染改善成效說明會,說明污染改善的階段性成果,此為經濟部工業局委託計畫。據地球公民基金會初步了解,仁大工業區污染近年雖有減量,但致癌物質丙烯腈、1,3-丁二烯註1,及具有毒性的1,4-丁二醇的污染改善幅度很有限,地球公民呼籲再減量,此外,地球公民與大社環境守護聯盟也再次聲明,污染改善為工業區本來就應該做的工作,大社降乙編為政府早已寫在白紙黑字公文上的承諾,不容許打折。
基於仁大工業區有多家高污染的石化廠,不僅廠區與社區居民生活空間十分鄰近,「仁大工業區鄰近區域居民健康風險評估」計畫註2研究結果也顯示:工業區附近10乘10公里範圍內居民的致癌風險超過一般可接受範圍的百萬分之一(1×10-6),仁武、大社、楠梓區的孩童敏感族群更超過萬分之一(1×10-4),左營區的孩童敏感族群則超過十萬分之一(1×10-5),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及長期關注本案的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沈建全教授,曾赴立法院陳情,要求改善工業污染,降低工業帶給高雄民眾的健康傷害。2018年2月8日並出席經濟部工業局召開的「仁大工業區健康風險評估廠商後續精進作為」會議,再次要求工業局應負起責任,督促各家工廠儘速將造成居民健康風險過高的苯、環氧乙烷、丙烯腈、1,3-丁二烯、鈷等等十多種污染物質大幅減量,維護高雄民眾健康。
地球公民與大社環境守護聯盟再次強調,台灣省政府87年(1998年)2月5日的公文已明定高雄縣政府辦理「變更大社都市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案」,第三次通盤檢討的變更內容明細表中附帶條件為:「特種工業區內之廠商應於民國107年以前完成遷廠,並由縣政府依法定程序變更為乙種工業區」。
地方民眾苦等降乙編已經數十年,終於等到高雄市都發局於2019年3月22日作成降編為乙種工業區之決議,但該決議送內政部營建署審議後,已召開三次小組會議,卻遲遲未作成最後決議,令高雄民眾憤慨且失望不已,去年(2020年)9月大社環境守護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與大社區及楠梓區多位居民赴監察院陳情,向監察委員田秋堇遞交陳情書,控訴經濟部在大社工業區降乙編案的失能及瀆職,目前全案已由監察院田秋堇及林盛豐委員展開調查。
聲明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大社環境守護聯盟
註1:根據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資料,1,3-丁二烯-IARC與U.S. EPA皆定義1,3-丁二烯為人類的致癌物質。工人暴露到1,3-丁二烯,會增加罹患胃癌、血癌及淋巴癌的風險。
丙烯腈-美國衛生與人群服務部(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合理地預期丙烯腈可能會造成人類癌症。儘管人類的研究尚未有定論,然而動物實驗卻發現腦癌及乳癌。
註2.「仁大工業區鄰近區域居民健康風險評估」計畫由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於2013年7月至2015年底執行,2016年曾辦理研究成果說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