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違章工廠贏了!農地、食安呢?
您在這裡
您在這裡
為讓全台目前4.5萬家違規工廠全面納管,立法院三讀通過《工廠管理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引發爭議。示意圖,為彰化鹿港南勢社區。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提供/蔡嘉陽攝
違章工廠在2010年《工廠管理輔導法》〈以下簡稱工輔法〉納入違章工廠輔導方案後,越輔導越多,近十年的新增家數7萬,是過往6、70年的總數,而直至今日,台灣有13萬家違章工廠,原本,民間社會期望行政院提出、立法院通過完整的修法版本,但是,我們失望了。
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十三萬家違章工廠,中高污染業別認定,仍由經濟部認定,僅需「會商」內政部、環保署、農委會。只要經濟部認定屬於低污染的,都得到特赦令,可以申請就地合法,取得「特定工廠」新身份,永遠留在農地上。
而且,政院版沒有將就地合法應明訂限於零星並與農業區相容的業別、確保群聚區落實整體規劃,等同於無差別的就地合法,架空法律,破壞法治,更大的問題是沒有落日期限。所幸在政黨協商和表決前夕,社會關注、環團提高聲量,行政院和民進黨團才在最後一刻妥協為20年落日。
20年艱難漫長的監督任務
然而,民間團體所提出的整體輔導機制,特赦年限的嚴格給予、優先遷廠的方案建立、分類分級的輔導及課責,低污染由環保署和農委會認定,以及透過「公民訴訟」提供民間社會最後一道防線的監督機制,均未採納。
民進黨宣稱現有《工輔法》不需要「公民訴訟」,因為《國土計畫法》、《空氣污染防制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本來就有「公民訴訟」。但是,民進黨沒說的是,這版的《工輔法》已直接架空了《國土計畫法》,包括裡面的「公民訴訟」,至於現行這些環保法規中的「公民訴訟」,是要等違章工廠都蓋好,而且製造污染,人民蒐集證據之後,才可以提出訴訟。
環保團體要的「公民訴訟」,是當地方政府應執行斷水斷電而不執行時,人民可以使用的法律工具。長期以來,違章工廠的受害者,企望國家法律可以導正無法無天的亂象,但是即使有法可管,政府幾乎完全不作為。立法院通過的版本中的吹哨者條款並無法達成「公民訴訟」的精神和作用。
這部法案,比較正面的是通過了中高污染工廠要輔導遷廠、關廠,但可惜沒有期限;此外也將2016年5月20日以後新建的違章工廠即報即拆入法,中央政府也可以執行斷水斷電。但如何落實清查、納管,確定那些是屬於2016年5月20日之後的違章,能否徹底執行即報即拆?中高污染工廠要如何輔導遷廠、關廠?還未能有明確答案。此外,數量最為龐大,屬於低污染的特定工廠,其標準如何認定?還有納管、營運管理金、變更地目的回饋金如何計算等,更是社會公平的指標,還有待細則和執行方案的擬定。
二十年落日,是一個小孩出生到成年的時間,會經歷五任的總統,不確定的政黨輪替,不僅是政府的挑戰,對民間社會,關心農地、食安、環保的人民來說,將是個艱難而漫長的監督任務。
筆者認為,這次的修法最可能發揮的效果是止血(不再新增建違章工廠)。但是卻讓大面積的農地永久的破碎化,對於國土規劃和農業發展、食品安全都是永久性的損傷;同時也讓違法工廠與合法業者形成不公平競爭。
政府執法信用破產
在台灣特殊的政治環境中,違章工廠確實是超級難解的題目。如果說是歷史共業、藍綠共業,國民黨要負的責任當然最大,我們要在這裡呼籲,國民黨沒有任何資格拿這個題目來進行政治鬥爭,民間團體和執政黨爭的是道理,不是提供給你鬥爭的題材。
此刻,處理違章工廠最需要的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執行法律的決心和作為,以及人民持續的監督,因為政府處理違章工廠已是信用破產。針對《工輔法》中重大的缺失,環保團體將不排除提出再修法,保留國土永續的一絲可能。
(本文為2019/06/29蘋果日報論壇投書:李根政:違章工廠贏了!農地、食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