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面對氣候變遷的五大減碳方案
您在這裡
您在這裡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5)正在西班牙舉行,但遺憾的是,台灣2020總統大選中,氣候問題並未排上政策討論的議程。
「能源轉型」是處理氣候變遷與減碳的最為核心課題,根據統計,全世界有70%以上直接或間接的溫室氣體排放都與能源有關,其中又以發電、工業、交通......等產業部門的能源使用最為關鍵。
1997年京都議定書簽定之後,台灣從1998年開始,每隔數年召開全國能源會議,討論如何減碳?如何能源轉型?但年年虛耗,擺脫不了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的魔咒,產官學的主流仍是擁核、否定再生能源的能源政策。直到2016年三度政黨輪替,民進黨政府宣布邁向非核的能源轉型,才終於和國際先進國家接軌,啟動真正的能源轉型。
首先是確立核一、二、三廠的使用執照將於2025年前陸續到期且不延役,並廢止核四廠,同時將2025年再生能源訂為20%。三年多來,太陽光電成長快速,夏季發電最高峰超越二座核二或核三機組,而首座的離岸示範風廠也併網發電,再生能源在台灣終於正式上路。
相較而言,國民黨則是擁抱傳統能源的舊勢力,延續馬政府視再生能源為丑角的政策。總統候選人韓國瑜的能源政策,宣稱是清潔電力、火力發電「50-50」。而其清潔電力是包括核能和再生能源,支持核四重啟;火力是燃煤和天然氣。把二種排碳和環境成本相異的能源包裏起來,明顯是在混淆視聽,極端不負責任,這要讓台灣的氣候政策倒退,禍遺子孫。
雖然,民進黨過去三年所推動的能源轉型值得肯定。不過,我們也要指出,以目前的能源轉型藍圖和政策,仍不足以對應台灣應承擔的國際減碳責任,帶動邁向低碳健康的經濟轉型。
依據國際能源總署2019年對於減碳策略方案的研究,若2050年要把全球的CO2排放量控制在永續發展的情境,37%的減碳量要仰賴能源效率的提升;32%靠發展再生能源;8%則是替換成乾淨燃料。整體看來,透過上述方式可以貢獻全球超過7成5以上減碳量。
依據國際的減碳策略和台灣情境,地球公民基金會提出五大氣候政策方案,提供給各界及各政黨總統候選人在台灣面對氣候變遷的政策參考,並要求大選後的執政黨,能為台灣擘劃出,2020年到2050年間台灣因應氣候變遷的執行路徑。
(以下請點選連結,進入相關方案閱讀)
方案一、台灣必須訂出2025年到2050年間的能源轉型路徑及執行方案。
方案二、各政黨應承諾儘速推動課徵「能源稅或碳稅」,秉持污染者付費精神,讓排碳者負擔代價,以加速減碳進程。全體國營事業都應將氣候變遷訂為績效目標,逐年檢討達成進度。
方案四、全國應制訂交通運具全面電動化期程,針對空污嚴重的中南部縣市,政府應加碼提高電動汽機車補助方案,加速電動化。
方案五、將能源民主與公正轉型價值導入氣候政策,減少環境社會衝擊。
減碳不是為了救地球,而是為了救台灣!近年來極端氣候逐漸常態化,年年破記錄的夏季高溫、短時間高強度造成淹水的強降雨,對台灣島上的人類和其他生物,都已造成嚴重的傷害與衝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於本次氣候大會前特別強調:「人類的科學知識與技術有辦法遏阻氣溫上升,缺的只是各國政府的決心及政治意志」。期待各政黨的總統與立委候選人展現決心與魄力,以具體行動來實踐台灣的減碳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