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因應法》於112/2/15修正通過至今二年,歷經環境部升格、碳權交易所成立、碳費與碳權子法上路、預告2030年減量目標並舉辦公聽會等事件,但我國在氣候變遷領域的腳步是否已經跟上國際?眾民間團體在修法兩週年發布聯合聲明,檢視兩年來我國氣候變遷的法治與政策架構,針對氣候法下的重要議題提出詳細分析。
抗暖減碳

議題內容總覽
2025.02.13
2025/2/13高雄市環境保護局召開「原中油公司高雄煉油廠土地新建半導體廠擴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第2次初審會。審查內容為台積電P3廠東側擴建P4、P5廠的第一階段環評。眾環團提出五大訴求,聚焦於再生能源規劃與溫室氣體排放、生態公園承諾、空氣污染監測標準與實質減量,以及5座廠區的整體影響評估。
2025.02.07
環境部2月7日召開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公聽會,台灣氣候行動網絡協同多個公民團體提出下列六點訴求,強調目標需進一步提升方能符合淨零路徑。
2025.01.22
因應巴黎氣候協定,各國都將在今年提出預估可達成的2035年減碳目標,也就是國家自主貢獻(簡稱NDC 3.0),環境部2024年12月公布新的2030年減碳目標,從原訂的24±1%提高至28±2%,並同時預告將在本週四(1月23日)舉行的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上提出2032年及2035年的減量目標。台灣氣候行動網絡呼籲政府應跟緊全球同步更新NDC目標的關鍵時刻。
2025.01.17
立法院於1/15起針對中央政府總預算進行協商,國民黨立委賴士葆、馬文君等人提案刪除經濟部能源署的工作計畫如「住宅家電效率升級計畫」、「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計畫」等獎補助費100億元。使得一般租屋族、中低收入戶甚至更需要補助支持的其他脆弱族群,無法再享有汰舊換新購買一級能效家電的三千元補助,將不利於改善能源貧窮問題、也重創累積不易的節電成效;亦無法達成朝野各黨均希望普及屋頂光電的共識。
2025.01.15
高市府召開「原中油公司高雄煉油廠土地新建半導體廠擴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因環評委員主張廢(污)水量與用水回收率82%等數據有矛盾,並提問是否2040年全面使用再生能源等,致初審未過,需補件再審。因應《高雄市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 ,2030年減碳30%的法定目標,我們疾聲提出五項建議,希望高雄市政府及台積電,在高值化和高耗能的產業轉型過程中,應同時邁向低碳排、低外部成本、企業善盡SDGs、ESG責任的永續未來
2025.01.13
2035年達成符合抑制升溫攝氏1.5度的積極減量目標仍有可能。會中邀請到行政院副院長暨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鄭麗君致詞,環境部彭啟明部長、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楊志清署長和民間團體對談,讓官方與民間得以共同對焦,臺灣的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方案及旗艦計畫應該如何規劃,才可能讓2030年、2035年的減碳目標更貼近抑制升溫1.5度C。
2025.01.09
《高雄市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2023年6月三讀通過,讓佔全國碳排20%的高雄市,訂定2030年減碳30%、2050年淨零的目標,就像為自己打造健身計畫。筆者作為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曾參與自治條例的審議過程,讓我們回顧修法前到修法後的市府政策轉變,一睹高雄如何面對自身的陰霾吧!
2024.12.30
環境部今日(12月30日)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以下簡稱氣候法),公布以2030年為目標年的第三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台灣氣候行動網絡指出加嚴減量目標與研擬旗艦計畫均值得肯定,但今日提出草案,仍有以下四大不足之處。
2024.12.05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energy for TSMC and semiconductor industry, Taiwan continues to face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pres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