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側記】歐洲與台灣對話:氣候危機與淨零轉型〈論壇〉
您在這裡
您在這裡
講者 |
- Martin Charter/英國創意藝術大學教授暨永續設計中心創辦人兼執行長
- 鄭一青/英國永續創新實驗室共同創辦人兼總監
與談 |
- 邱花妹/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 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時間:2023/1/5(四) 19:00-21:30
-------------------------------------------------------------------------
面對氣候變遷的威脅,淨零轉型成為台灣近幾年的熱門議題,各種法案及政策改革也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影響人們的生活。本次地球公民基金會與國立中山大學USR計畫「城市是一座共事館」,共同舉辦「歐洲與台灣對話:氣候危機與淨零轉型」論壇,邀請英國創意藝術大學永續設計中心的創辦人兼執行長Martin Chater,以及英國永續創新實驗室共同創辦人兼總監鄭一青,分享他們在歐洲的經驗。
「這一個戰爭(烏俄戰爭)其實是一個石化能源的戰爭。」鄭一青開頭便以烏俄戰爭對歐洲能源政策的影響為例,說明淨零轉型牽涉眾多議題,而不只侷限在氣候變遷,其中一項便是提升能源供給的穩定。歐洲長期仰賴俄國石化資源,除了造成溫室氣體排放,也讓俄國把持自家能源供給。鄭一青便表示,戰爭使歐洲能源價格大漲,使各國加速淨零轉型及綠能發展,並設定近年內達到能源自主的目標,其中太陽能及風能具關鍵角色,因成本低廉,且能分散安裝於家戶、社區等人口密集區,若結合足夠的儲能及配電技術,便能成為可自給自足的穩定能源,並降低對石化能源的依賴。除此之外,歐洲也鼓勵企業全面使用自身所產的綠能,減少商品的碳排放與廢棄問題,以從源頭降低碳排放,其中包括從廢棄太陽能板回收原料並進行再製。
但歐洲的能源淨零轉型也面臨許多問題,鄭一青指出,地區內部缺少太陽能板供應鏈,以及政府力道不足,是目前歐洲需面對的議題。前者為歐洲高度仰賴中國的太陽能板,而近幾年中國與歐洲的關係越來越不穩定;後者為歐洲各國,尤其是英國,對於各種建設皆具嚴格規範,使許多未具生態及景觀價值的廢棄土地,也不得設置大型太陽能及風力發電廠,另外儘管高昂電價已使民眾積極裝設太陽能板等發電設備,但政府並未對家戶使用綠電採取相關鼓勵措施。
Charter也強調,各種各樣的危機、事件,都有可能促進對環境議題的討論,而改變需要社會所有部門的參與,其中社會大眾也扮演重要角色。Charter以循環經濟為例,說明產品的設計、製造、販售、使用、維修、廢棄處理,皆能為淨零轉型做出貢獻,其中,民眾作為消費者及公民能帶來許多改變,包括監督政府、企業以及轉變生活型態,例如Charter在英國參與的Farnham維修咖啡館,藉著民眾的維修技術與自願投入,成功修好將近1800件的物品,並減少5噸廢棄物及47.4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最後的問答時間中,討論了歐洲社會對淨零轉型的態度,以及對台灣的啟示。鄭一青及Charter表示,當然仍有反對及倡議的聲音,但在歐洲社會淨零轉型已是主流共識,迫使政治人物不得不面對,不過歐洲的起步比台灣早,也是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建立這樣的社會環境。與談人,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也表示,讓所有人都願意為環境努力,正是環境組織的目標。
【活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