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監督,當日化石獎反諷演出-cop14/ICLEI之觀察與記錄
您在這裡
您在這裡
文/王敏玲(地球公民協會副執行長)
COP14全名是: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十四次締約國大會,這樣的會議當然是國際環保組織一個重要的觀察及作戰時機,一個串連世界各國環境NGO的組織「氣候行動網」(Climate Action Network,簡稱CAN)就在每年COP召開時,根據他們的成員每天在不同會場中做的第一手觀察與討論,投票選出「當日化石獎」(Fossil of the day) ,頒發給阻撓當日會議協商最力的三個國家。事實上,這個獎項從1999年在Bonn舉行COP5時就由德國NGO論壇首創,目前的組織運作由CAN統籌,每年締約國大會召開時,究竟哪一個會員國會可「榮幸」地得到他們頒發的獎項,都吸引相當多媒體的目光,當然,也形成與會國家不小的壓力。
當日化石獎的標章設計與史匹伯所拍的侏邏紀公園電影中的標記非常類似,只不過換了文字,加上中間的那隻恐龍噴火了--不知是隱喻暖化得太厲害,熱得受不了,還是連恐龍都看不下去了呢?令人莞爾。不過CAN的用心良苦倒是很確定的,誠如「當日化石獎」的簡介:「由於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地球的氣候正在改變,為了一個較好的未來,有許多國家努力在協商,但是,有些國家並不怎麼在乎,既然如此,我們就把他指出來......」(譯自CAN網站),這個化石獎無疑是國際環保團體不容許少數國家居間阻撓、壞了地球大事,所想出來的反諷法寶,他們藉著活潑逗趣、星光燦爛的頒獎活動(同步舉行記者會),讓世人瞭解:誰是進步的絆腳石!不過細細數來,擋在談判成功或者全球認真攜手合作之路前,大大小小的石頭,還真不少。
2009年1月19日,CAN公布了在COP14期間得到「當日化石獎」的國家總排名,依順序分別是: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紐西蘭、義大利、歐盟、美國、法國、德國、波蘭、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烏克蘭、科威特、冰島、挪威。
在國人印象中風景絕佳的觀光勝地加拿大,竟已蟬聯兩屆化石獎的冠軍,「這顆石頭」究竟怎麼了?今年因為加拿大阻撓了美國青年代表團在其布置的展示中公布一張標有加拿大在於西部亞伯達省(Alberta)開採瀝青砂的計畫圖--據了解,這個計畫將從現在開始到2020年每年排放八千萬噸的二氧化碳(預計),使加拿大根本無法達成其所承諾的二氧化碳減量目標。而此舉被加拿大代表團認為遭到嚴重冒犯,要求大會執行秘書將此展示圖撕下,行徑之惡劣引發眾怒,加上該國至今未能達成比京都議定書1990年排放基準更減百分之五的減排目標等等罪狀罄竹難書,遂一舉奪魁。CAN對於上述事件的回應是:你加拿大若願意阿殺力一點,宣布停止這樣大規模的破壞環境,我也樂於把圖取下。好個犀利又明快的NGO啊!
簡單來說,整場活動是民間環保團體為了確實瞭解這些「坐在會議室的大人」有沒有好好開會、認真談判而做的監督成果報告,活動進行得相當流暢有趣,宣傳效果絕佳,相信活動背後的企畫人力相當專業、用心,而兩位主持人與三位領獎者自在逗趣的反諷功力一流,營造出的氣氛與台灣較常見到的苦情訴求大異其趣,值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