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參與有賴長期耕耘 --波茲南COP14之行心得分享
您在這裡
您在這裡
文/王敏玲(地球公民協會副執行長)
2008年10月初,高雄市環保局告知將徵選五位高雄市的大學生及兩位環境領域的NGO人士與高雄市府代表共同組成高雄市代表團,赴波蘭參加地方政府氣候會議(LGCS)及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之第14次締約國會議(COP14)。個人平日雖關心氣候變遷議題,也不時留意國際動向,但倒是不曾親身參與大型的國際環境會議,得到訊息後,曾一度遲疑,後來在本會執行長根政及地球公民協會同事們的幾番鼓勵下,遂報名參與環保局為此舉辦的徵選活動。感謝環保局及評審委員不棄,才疏學淺的本人僥倖入選,因而有幸與高雄市代表團--團長為高雄市環保局劉俊一副局長,副團長為屏科大林傑教授,以及包括隨團(1.)參加的本會李根政執行長等共13人同赴波蘭參與盛會。
此行第一天(12/6)代表團成員們自高雄小港機場搭機至香港,經嚴格安檢後轉德航飛往德國慕尼黑;第二天(12/7)自慕尼黑再轉機到波蘭的第四大城波茲南市--踏進這個陌生的國度,屬於東歐國家的一種獨特的秩序感與靜謐,很快就能感受得到。在寒冷、陰鬱的3-4度C中,大夥兒搭乘計程車到當地一家高檔的旅館Notus飯店休息。在長途飛行後我已經感覺相當疲累,卻因時差之故,難以入眠。
第三天(12/8)一早在寬宏、昱龍兩位環保局的先遣人員帶領下,大家步行到COP14會場接受嚴格的安檢,辦理註冊與報到手續,領取現場製作的有照片、有條碼的名牌,完成後才得以進入廣大的大會會場,開始穿梭在各廳室廊道認識不同的會議區塊,然後大致瀏覽周邊展覽攤位、收集那些豐富到眼花撩亂的文宣品,接著找到舉辦周邊會議的會議廳,開始旁聽、紀錄、學習;第四天(12/9)下午(當天上午大會沒有活動)與高雄團員共同搭乘小巴趕往郊區,到人口不多的大波蘭省康寧(Konin)鎮,參加由世界各國地方政府所舉辦的ICLEI-LGCS開幕活動;第五天及第六天(12/10、12/11)又驅車回到波茲南市繼續參加LGCS和COP14的各項活動。
就在終於漸漸熟悉會場、進入狀況,時差也調整得差不多時,COP14就要閉幕了(第七天,12/12)。這一天我們旁聽閉幕會議的各國代表致詞,有些是客套話連篇、了無新意,也有人慷慨陳詞,呼籲各國政要面對問題,不要再打馬虎眼,不過,時至此刻,大家都已經知道COP14幾天下來談判進展不佳,國際間對氣候變遷問題的合作幾乎是乏善可陳、原地踏步。下午我們參加完一場NGO的記者會後,快步離開佈置得雅緻精巧的歐洲區會場,照例到寄物處(已經顯得空蕩蕩的)領取寄放的大衣,迅速戴好衣帽、手套後,推開厚重的側門,步出國際會議廳,在冷冽的濛濛細雨中與高雄團員會合,到預定的當地餐廳用晚餐,再搭車回到這幾天大夥兒下褟的康寧鎮Magda旅館,晚間打包沈重的文件資料、收拾行李,準備回家。
第八天(12/13)一早,漫長的返國行程開始,大夥兒提著大大小小的行李,光是從大波蘭省到繁華熱鬧的波蘭首都華沙就輾轉經歷了計程車、火車及電車的洗禮,在冷冽的溫度中折騰了好幾個小時,好不容易在台灣駐波蘭代表的協助下從華沙機場通關、登機飛往德國法蘭克福,又遇到班機延遲、一片混亂,因此在法蘭克福機場轉機時非常匆忙緊繃,擠在人滿為患的候機室等待許久後總算登機啟程,穿越歐洲的天空回到亞洲世界,再從香港轉機返回高雄小港時早已精疲力盡,對一下時間,是第九天(12/14)的下午時分了。
這趟行程,我們抱著學習與觀摩的心,見識到一個國家為了順利舉辦大型國際會議,幾乎傾全國之力投入,無論是街頭鮮明的標示、細心周延的人力引導、免費的接駁火車、電車、完整的當地資訊等,付出極大心血;也瞭解到國際社會對氣候變遷環境議題的關注面向之廣度與深度,有許多場周邊會議的主持、報告、資料的提供......都相當專業、完備,不僅令人刮目相看,也讓人體會到要真正做好國際參與,或是有「專業性」、「有說服力」的呈現是有賴一整個團隊長期、有規劃地下苦功耕耘的。
NGO監督角色
此外,各國NGO在國際會議中扮演的監督角色也令人印象深刻,團體們有的租下辦公室聯繫、討論、報導,有的定期在會議廳一邊的走廊或休息區開會分享各自的觀察或對大會談判進度檢討,也有許多團體透過各種活潑生動的方式,以靜態的展示活動(如北極熊與簡短標語、各種海報、攝影作品或兒童繪圖)、動態的倡議活動(如帶隊在休息區邊跑邊晿宣傳女性議題、定時定點辦記者會點名當日最不上道的三大遜國......),創意十足。
COP14舉行的時間為期兩週,但本次高雄團與會的時間為後半段,扣除長途飛行時間,實際在會場的天數並不多,加上台灣因為缺乏國際地位,在國際會議中欠缺舞台等因素,僅能利用周邊會議會後點心時間或其它交誼機會與各國與會人士互動,相當程度限縮了台灣發聲的空間,實屬可惜。
無論如何,本次參訪之見聞、震撼及獲得之資訊,本會將盡可能多方運用在日後對外推廣氣候變遷議題的教育宣導機會上(如:2008年12月份公視有話好說南部開講節目、2009年3、4月間本會受邀至各校演講、地球公民協會第五期刊物之報導與宣導、6月環境日活動、7月地球公民辦理的暑期營隊等......)。
心得建議
另外,此行筆者整理了幾篇粗淺的觀察報導,也提供如附供參。最後條列出幾點綜合心得與建議,提供高雄市環保局及日後有意參加COP15或相關會議之朋友參考:
一、 COP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大型會議,對環境領域的NGO朋友來說,能親臨會場、收集資料、與各國代表交流,感受國際間的討論氣氛,實為一寶貴機會。高雄市執掌環保之主管機關環保局能在本次會議前主動提供免費名額,鼓勵國內NGO參加會議、擴大NGO的國際視野,實屬難得,建議繼續執行,落實長期參與的可能。
二、 有意願參加COP的朋友,行前的準備功課相當重要且繁多,雖然相當耗時,但卻能幫助一個會議的觀察者以較快的速度進入狀況,收穫也會比較豐富、深入,例如:
1. 有關上一次(屆)的會議中,各個參與國家對氣候談判的態度與立場。
2. 本屆大會及各次級會議即將討論的重要主題以及可能的爭議焦點。
3. 本屆周邊會議林林總總的各大主題。
4. 大會重要人士及周邊會議報告者的姓名、背景。
5. 周邊展覽攤位的背景及其關注主題的初步認識。
6. 國際環境NGO在本屆會議前、會議中可能規劃的行動、出擊的策略。
三、 盡可能不要只出席大會的後半段活動,如受限於時間及經費預算等考量無法全程參與,建議應在前半段大會活動未結束前即出席部分議程,以避免僅將注意力侷限在周邊會議的內容。
四、 COP在同一時間有大會、數個周邊會議、平行會議、周邊展覽、記者會、NGO討論會、特別安排的演講或影片播映等活動進行,參加者人數若不多,最好每天提早到會場領取當日議程,先花點時間瞭解、選擇、安排當日行程,如果中場休息空檔不多,最好自備少許「行動糧」以免為了張羅一餐而花費太多時間成本(展場很大,穿梭其間就很費時,且展場餐點選擇少又貴);如果參加人數多,可分頭到不同會場參加不同主題的活動,以期較完整地收集資料。
五、 參加人的住宿地點選擇及到達會場的交通最好以愈省時、愈方便為第一考量,以便參與者每日提早到達會場,晚間若無重要活動,建議盡可能在晚餐後早些回到住處,可保留些許時間整理、瀏覽當日收集的資料,或與同行者討論或擇要報導,切記,為隔天保留充足的體力非常重要。另外,因會議活動多元、緊湊,因此,盡可能在參與會議期間避免太多台灣團隊間的聯誼或其它社交性質的餐敘活動,如要安排,建議把握時間,或改在大會閉幕之後交流。
六、 國際NGO在COP舉行期間所召開的會議及行動參與,顯然是國內NGO尚需努力的一環,建議先對各大國際社團、環境聯盟組織多做瞭解,如果能擇期與台灣曾派員參加過COP的NGO討論,就相關經驗及策略意見交流後再進一步評估,將更為周延。
(1.)李根政先生為地球公民協會負擔費用之參訪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