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大旱,啟動東港溪污染整治
您在這裡
您在這裡
2011年,在反高屏大湖的過程中,我們提出了符合「環境友善,城鄉互惠」,極端氣候下最優先的水資源調適策略,希望透過民間和政府的合作,化解政府和民間數十年的水資源開發爭議,採取真正具有永續性的行動。
我們提出三個無悔方案。
1.改善漏水。大高雄地區只要降低漏水率10%,就可以增加每日供水15萬噸以上。
2.民生用水回收,供應工業用水。大高雄地區的中洲污染處理廠,每天有8、90萬噸經二級處理的家庭污染排入大海,如果能夠提昇至三級處理,至少可以取代目前工業用水每日所需的30萬噸。
3.藍色東港溪。東港溪的供水潛能,枯水期每日可提供48萬噸的水源,豐水期更高達每日98萬噸。如果政府在沿岸做好畜牧和民生污水的管理,將水質提昇至民生用水水準,再利用現有的港西抽水站輸送至鳳山水庫,大高雄每日將增加18-68萬噸的用水。如此一來,大高雄人民可以「喝到好水」,東港溪將恢復良好的自然生態,兩岸居民也擁有乾淨的親水遊憩空間,可說是「城鄉互惠」的多贏方案。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當年這份歷史文件
===============================
十年過去了,政府有做事,改善漏水、再生水陸續啟動,雖然腳步還是慢了,但已成了這次抗旱的一部分救急水。
不過,東港溪的問題,則從我二十幾年前踏入環境運動圈,在前撲後繼的官民人士努力,始終沒有看到真正的曙光。需要討論的是,為什麼進度如此緩慢?
很明顯的,單靠屏東縣政府的力量,不足以處理這個高難度的問題;做為用水端的高雄市,如何付出責任和行動,也仍待討論。
這是需要中央跨部會、地方跨縣市要合作,人民參與,才能真正改善的大工程。希望這幾天民眾和媒體的關注,可以促成一些改變,而不是增加口水。
我認為,東港溪整治此其時也,因為出現更好的契機可以處理這件事。
農委會有因應美豬進口的國產豬事業提升,其中本來就有提養豬升設備現代化的經費。
經濟部的再生能源政府持續推動中,沼氣發電有躉售價格的誘因。農委會也有獎勵補助計畫。
環保署本就有水質改善方案;屏東縣府有決心會持續提昇稽查和輔導的力道。
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持續和水利署、鄉鎮公所公私協力,推動沼渣沼液再利用的行動。
如果蘇貞昌院長可以責成政務委員(分工上可能是吳澤成政委),盡速整合各部會、地方政府的工作項目,以降低原水的氨氮指數至飲用水標準為目標,設定出期程,以科學化有效的管理完成目標,就可以創造增加供水、生態環境、提高生活品質的多贏。
東港溪水量穩定,豐枯比為7:3,相較之下,高屏溪攔河堰則為9:1。就我所知,不分官方和民間,長期關注南部水資源議題的人士,多數認為東港溪是高雄的救命水,當枯旱已成常態化,再不做更待何時?
當然,一定有許多執行面問題需要釐清,但根本上還是政治決心的問題。
東港溪污染來源
港西抽水站上游養豬約有 53 萬頭及人口 25 萬人,若以養豬一頭相當於 4 人污染量估計,東港溪污染負荷約相當於 240 萬人口當量,其中 215 萬人口當量來自養豬,佔90%,25 萬人口當量則來自生活污水,佔 10%。(資料來源,鳳山水庫水質治理方案草案,環保署2010.11)
為什麼這麼髒的水,可以處理到變成安全的自來水?
2014 年起進行東港溪原水前處理工程,打造10 座生物濾池,運用工研院BioNET技術,可去除氨氮及有機質,經處理後之水質可符合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再經過後端處理後即是符合標準的自來水。(摘錄自:創新水科技研發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