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四斷層事證確鑿 地質學者:核四耐震遠遠不足

您在這裡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記者會
2021 年 11 月 25 日

您在這裡

核四斷層事證確鑿,地質學者-核四耐震遠遠不足(全國廢核行動平台 提供)

12/18的核四公投即將到來,社會高度關切核四廠是否會因為廠區下方的「S斷層」以及外海的活動斷層,對核安造成影響?核四的地質問題,成為正反雙方熱烈爭辯的核心議題,為使社會能夠正確理解核四位於斷層帶上所造成的核安風險,陳文山、李錫堤及李昭興三位國內知名的地質科學專家,以地質學界的專業角度,針對核四的地質問題、耐震問題,召開記者會向外界說明。

記者會主持人、生態關懷者協會理事長王守誠表示,在公投之前,難得有三位國內頂尖的地質學者出席記者會向公眾說明。過去台電公司在核四廠址地質調查過程中,忽略了陸域斷層以及向海域延伸的可能性,2011年東日本發生大地震引發福島核災後,聯合國咸認各國地震風險高的核能電廠應重新檢討地震安全,在立法院要求下,經濟部及台電公司於2013年及2014年完成相關地質調查,但因核四封存,遲至2019年4月才公開核四廠地質調查報告,內容包括「S斷層」及「海域線形結構」,並曾召開兩次專家會議重新審查其內容(註1),今日記者會出席的三位學者,都曾參與專家會議審查。

生態關懷者協會理事長王守誠(全國廢核行動平台 提供)

過去未發現的潛在災害  核四外海有長度90公里活動斷層

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陳文山教授指出,過去二、三十年來在海岸線外圍50公里外已做過很多地質調查,海域斷層不是新資料,國際期刊2018年就有相關發表,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於2009年彙整過去台灣東北海域的斷層研究,指出核四海域的斷層會繼續朝東延伸,長度可達約90公里,台電有引用在核四地質調查報告中,也經過會議中10位專家委員同意。

但台電2013年的地質調查只有針對海岸線50公里範圍內,50公里外不做調查,所以報告中才會寫估算斷層長度僅有34.5公里,這是因為過去台電在報告中將這些線型分成不相連接的3段或4段,每段僅10幾公里,讓地動值看起來落在最大只有0.02G,小於核四耐震係數的0.4G。但專家群告訴台電,必須要連接起來,因為從地質的角度來講,在相近距離當中相同性質的斷層,雖然在地表呈現斷斷續續的線型,在地底下其實會連接成為一條更大且更長的斷層。以2019年美國加州地震(規模6.4)以及2016年紐西蘭大地震(規模7.8)爲例,地表雖然看起來是破裂斷續的,但是地震後結果證明是同一條斷層。

陳文山教授說明於專家會議審查過程中,已告知台電過去核四廠的耐震係數估太低,需重新估計,台電也同意,針對核四海域的斷層重新計算地動值,也要求原能會必須把這個最新評估的耐震係數值公布,結論是核四廠外海斷層的地動值是0.56G,另外一個估算是0.68G,這些PGA值都已經超過核四建廠時的耐震係數0.4g。

過去核四相關地質調查,台電都未公開,審查結束後報告會收回,陳文山教授以及與會學者皆表示在參與專家會議審查時,看到台電為了盡可能避免出現「斷層」兩字,只稱為「S構造」、「S剪切帶」或「S低速帶」,不願說清楚實際情況,因此2012年的第一次專家會議,要求台電正名修改為「S斷層」,「S斷層」長度至少2公里,橫跨整個核四廠址,斷層寬度6-8公尺,經過一號與二號機房底下。

陳文山教授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當初核四地質審查時就有要求要做古地震研究,看過去幾萬年間發生過的地震狀況,但因為必須把斷層挖開,而現在斷層上是核四機房,所以台電一直不願意挖。他說,如果假設要重啟核四,核四機房要打掉,整個斷層帶及反應爐中間通過的低速帶都挖開,才有可能進行地質調查。光是完成這些地質調查,把廠房打掉,最少都要4、5年以上,是一個很大的工程。

重啟核四公投方在電視意見發表會中針對地質問題故意片面解讀,否認斷層的存在,陳文山教授表示「不再容忍地質專業被扭曲!」核電廠選址時必先進行斷層調查,以避開震災高潛勢區,美、日、法莫非如此,公投是人民的權利,但科學問題還是要回歸科學證據,核四不會因公投就變安全,遠離斷層帶才是唯一正途。

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陳文山教授(全國廢核行動平台 提供)

核四廠設計的耐震係數需要重新評估 目前遠遠不足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李錫堤教授表示,自己也在兩次專家會議的專家群內,清楚其中過程,S斷層及外海斷層都是工程顧問公司的調查結果,專家會議做的是複審,這已是中央地質調查所專家會議及原子能委員會專家會議內的專家共識結論,專家成員包括地層、構造、地震及海洋地球物理探測等國內知名學者共十餘位;專家會議是有十餘位同行及有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做審查的,對於具體的地質調查結果,專家會議的審查結果優於期刊審查。核四外海斷層不但經過前述的兩個專家會議論定,也經過國際最先進的SSHAC Level 3專家團隊認定,並採用在核能電廠的機率式地震危害分析中的震源;該團隊是由十餘位國際頂尖學者專家及數十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組成。可以說其結果是經過國際認定的。

李錫堤教授說明,關於核四廠區下的「S斷層」,過去台電的調查都當作存疑的破碎帶,一直到民國93年施工大範圍開挖,斷層才全面地顯露出來,當時也作了地質調查、地質測繪,大比例尺的地質圖都顯示斷層帶是清楚的,不是破碎帶而已,這條斷層有活動性是很可能的,但以目前資料來看,說存疑是因為沒有進一步的調查分析。

但即便不屬於活動斷層,根據過去經驗分析,當地震波傳過來的時候,斷層兩側岩盤將產生位移,就會導致核四廠區上方機房的損毀。福島核災後,各地震風險高的核能電廠紛紛重新檢討地震安全,進行最先進的SSHAC Level 3機率式地震危害度分析及地盤反應分析來得到反應爐基礎的輸入地震,做為動力分析及安全餘裕之探討。核四的SSHAC結果顯示其地動加速度竟超過1G,超過原始設計太多,李錫堤教授回答記者提問時強調,以他做地質工程的專業,目前核四工程的耐震可以說是無法補強。由於S斷層往地底下延伸至少十公里,地殼一錯動,再厚的混泥土都是螳臂擋車、直接剪斷。

李錫堤教授表示這在國際上已有知名前例,美國在四、五十年前的拱霸工程—Auburn Dam,施工到一半發現壩基有斷層,鄰近五十幾公里外有規模7的地震發生,被質疑跟壩基下方的斷層是一個系統的斷層,地震學家做了模擬,分析結果是就算壩基下方的斷層不是活動斷層,如果震波傳過來,一樣會有20公分的位移,讓工程師沒辦法設計安全的混泥土壩,工程因此停工。目前核電廠的地質標準要求並不是最高的,諸如101大樓、水壩工程都是採高標準,每五年一次整體性安全評估,地質資料、地震資料、研究方式都要更新,並非將核四的標準訂到最高。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李錫堤教授(全國廢核行動平台 提供)

廠區內斷層事證確鑿    核四重啟困難重重

臺灣海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名譽教授李昭興表示,自己也是受邀參與專家會議審查的委員之一,曾在會議提出很多建議,例如核四外海延伸90公里的線性斷層,為何是90公里?這只是因為當初只有做到90公里,在往外可能還有斷層,斷層是沒有國界的。東北海域的龜山島是一個活火山,現在還在冒煙,距離核四只有22.4公里,花瓶嶼、棉花嶼和彭佳嶼,附近都有探測到火山,都還有待調查。

核四廠一號機反應爐跟二號機反應爐中間,當初的地質調查報告指出有「低速帶」,世界上沒有蓋在低速帶間的反應爐,核電廠內有如此寬的斷層帶通過,核四可能是唯一的例子。為何要讓國人生活在不穩定的焦慮之中?過去美國評估要在尤卡山興建核廢料儲存場,花了很多時間跟金錢選址,但最後評估地質不安全,我們憑什麼有信心說隨便在核四後山挖個洞把核廢料放進去?李昭興教授表示,基於上述種種理由,核四重啟是困難重重。

臺灣海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名譽教授李昭興(全國廢核行動平台 提供)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強調,由於福島核災後對核電廠耐震係數有更嚴格的規範,因此核四廠倘若要重新申請建照,就需要符合新的耐震要求。這時候就不可避免地要先完成最少需耗時五年的地質調查,來釐清核四廠區下方的「S斷層」的活動性,以及已經確認在核四外海的93公里活動斷層連線,對核四廠耐震能力的影響。地質調查完成後,才可以開始進行上述的環評作業與初期安全評估報告的審查。因此擁核方所說核四可以在5年內重啟,是刻意誤導,可見對方只想用放水、罔顧核安的方式,其實最快可能都要10到15年之久。蓋在斷層上的核四廠,到底還要浪費多少台灣能源轉型寶貴的時間及資源,呼籲大眾在核四公投投下不同意票,徹底終結危險核四。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全國廢核行動平台 提供)


註1:
第一次專家會議為2019年5月的「核四廠區附近海域地質補充調查報告審查會」、第二次專家會議為2019年9月「核四廠區附近海域地質資料討論會」。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

為一跨團體的串連平台,2013年309全國廢核大遊行,北中南東共有超過 22 萬人上街要求終結核四、核電歸零。遊行結束後,數百個民間團體為串起台灣自主的公民社會力量,共同組成了「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廣招環保、人權、工運、教育、性別、社福...等各領域的公民團體, 以「團體」作為成員單位,但不包含政黨組織,現有超過兩百個公民團體加入。

議題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