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氣候行動年=完備淨零路徑+加速氣候立法

您在這裡

2022 年 03 月 17 日

您在這裡

20220317-001.jpg
2022氣候行動年=完備淨零路徑+加速氣候立法 (圖/台灣環境規劃協會)

自蔡英文總統去年(2021)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示台灣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賴清德副總統、蘇貞昌院長等政府官員多次對外提及2050淨零路徑將和社會各界共同討論出具體可行的路徑,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更在今年(2022)1月的年終記者會表示預計將在今年3月提出台灣淨零排放路徑圖,本月7日,蔡總統再次提及政府將公布「台灣淨零碳排路徑圖」,同一時間,台灣氣候治理最重要的法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以下簡稱溫管法)也於2020年由環保署啟動修法。

民間也多次就台灣氣候治理提出建言,自2019年多個學生和環保團體發起多次氣候倡議,並要求總統候選人們提出氣候政見,2020年於新國會就職前,公民團體邀請各黨的新任立委提出其對台灣氣候治理的看法,2020年底公民團體與立委合作提出《氣候變遷行動法》修法版本,2021年8月更有超過70個民間團體呼籲行政院加速提出溫管法修法草案,確保草案中涵蓋民間團體所提出的重要建議方向,並擴大2050年淨零排放的路徑盤點與社會溝通,納入更多利害關係人參與討論。各黨立委至今共提出11個修法版本,顯見各界對修法有極大共識,然而環保署修法期程一延再延,近日環保署長張子敬於立法院表示,環保署已將溫管法修法草案於今年2月送行政院審查,預估本會期可送立院。

2050淨零排放路徑和溫管法修法如同台灣氣候治理的屠龍刀與倚天劍,缺一不可,關心台灣氣候治理的公民團體,於行政院即將提出台灣淨零排放路徑圖草案之際,就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提出建言,並要求行政院納入公民團體建議,盡速提出修法草案進立法院審議,力拼立法院5月本會期結束前完成修法,以利後續台灣強化氣候治理政策,加速達成淨零排放目標。

20220317-006.jpg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 (圖/台灣環境規劃協會)

淨零路徑應重視公眾對話,部會負起減碳責任,提出符合國際目標時程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表示,淨零排放路徑提交時程,從去年的COP26前,延宕到年底,再延至今年3月底。但遺憾的是,在這屢次延遲,並未讓路徑圖更趨完整的精進,從程序面與實質面仍見到各部會仍重蹈過往減碳政策的覆轍。

趙家緯指出,在程序面上,首先是「公眾對話效力不彰」,行政院設立的工作圈機制中,目前唯一對外對話機制為願景工作圈會議,但過往15個月以來,僅開過七場願景工作圈會議,此外相關會議資料也並未於氣候公民對話平台上公開。

再者,是部會相互推諉,諸如建築減碳上,未見內政部扛起協調責任;交通部持續認為運具電動化乃為經濟部的權責。最後則是對於新興議題掌握力低,如攸關如何避免凈零轉型中對於勞工與弱勢族群產生副作用的「公正轉型」議題,迄今沒有部會願意擔任主責機關。攸關整體研發與產業佈局的氫能發展,也未見國家氫能戰略的推動。

趙家緯強調,在實質政策面上,當國內外針對臺灣的淨零路徑研究,均指出電力系統中再生能源占比應達到90%之際,政府的規劃僅不到70%,甚至還強調要仰賴「碳中和」天然氣此前所未見的技術選項。在能源效率面,要達到淨零,未來三十年能源效率要加倍,用電成長幅度需抑制在1.3%左右,但我們看到蔡英文總統提到目前用電成長率規劃是1.5~2.5%,這之間便差距800億度。

趙家緯說明,針對鋼鐵、石化業、水泥等高減碳難度產業,歐美已設定2030年時要導入去碳化製程的目標,並藉由公共採購的力量,驅動產業減碳。但目前雖見中鋼、中油、台塑都肯認淨零目標的重要性,但並未見到製程汰換的時間點,更未見政策配套。至於各國淨零路徑中必備的新建零碳建築要求、運具全面電動化等目標,根據了解,在目前路徑圖中所設定具體目標年,較各國落後5~10年。

趙家緯認為,去年COP26會議之後,政府臺灣2050淨零路徑應依循巴黎協定中的長期減量策略要求,參考格拉斯哥氣候盟約提出的考量公正轉型、與2030國家自訂貢獻具有一至性等原則,研提完整文件。淨零路徑中應優先強調需求面解方,優先考慮產業結構調整、循環經濟導入、能源效率最大化等策略,方能克服台灣現行政策瓶頸。

20220317-002.jpg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 (圖/台灣環境規劃協會)

運輸部門減碳策略,應並重發展綠運輸和運具電動化,交通部應扛起統籌責任,訂立具體時程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楊書容表示,運輸部門佔台灣整體排碳約14%,是台灣第四大排碳部門,而運輸部門減碳主要兩大策略分別為發展綠運輸及運具電動化,在優先次序上,積極發展綠運輸,讓大部分的旅運需求,或至少是都會區域的通勤需求,可以透過公共運輸、步行、自行車完成,是最為根本的作法,其次,才是讓剩下必須要用私有汽機車滿足的移動需求,透過運具電動化來降低碳排。

楊書容表示,然而國發會在今年初記者會僅有提到運具電動化,卻未提到發展綠運輸的目標,我們認為政府應該參考國際趨勢,訂定2050年使用綠運輸完成的旅次佔比目標,而不能只偏重於運具電動化。

楊書容認為,在運具電動化的部分,也應訂定夠積極的目標,根據國際能源總署,在汽車方面,2035年需禁售燃油汽車,同時,占台灣市占率三分之一以上的汽車品牌,均已提出在2040年前全面電動化的承諾,在機車方面,國際能源總署建議2030年要讓電動機車市售佔比達到八成,遠比台灣永續發展目標的2030年35%更為積極。 此外,貨運碳排佔運輸部門的三分之一,因此針對貨運也應提出政策規劃。

楊書容強調,除了訂定夠積極的運具電動化目標,更要訂定明確的部會分工,而不是繼續讓交通部與經濟部在運具電動化的推動上相互推托,交通部應扛起統籌規劃的責任,與經濟部、環保署協力推動。

20220317-004_0.jpg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楊書容 (圖/台灣環境規劃協會)

淨零路徑應擴大公民參與,參考國際公民電廠和氣候公民大會經驗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主任吳心萍表示,淨零的路徑上,不能少了公民參與。估計到了2050年,歐盟公民電廠可供應45%能源需求。歐洲之所以能源轉型的路徑可以走得長遠又穩定,不是因為陽光比我們強,還是風場比我們的厲害、而是因為有讓公民參與、共同決定發電,所以避免掉很多再生能源對土地、社區的衝擊。因此,我們希望淨零路徑的訂定,特別在能源策略上,比照《歐盟潔淨能源配套法案》(Clean energy for all Europeans package),將公民參與定位在能源政策的中心。

吳心萍指出,蘇格蘭設定2030年要讓公民參與2GW的綠能;荷蘭要求太陽能、風力案場開放項目的50%資本額給當地社區;比利時根特市要求城市能耗至少30%來自太陽能,公民參與比例要占50%;德國2/3的能源合作社,都是使用市府的房地。所以,台灣的中央或地方政府訂定2025-2050年的淨零路徑也應納入公民電廠,也應規定各級機關協助排除公民電廠參與的障礙,特別是公部門推動的綠能專案,不要一直停留在用價格標的思維,要求社區要跟廠商一樣的資本額、回饋金,而是到公民電廠要能融入在地、公益、教育的真實需求。

吳心萍強調,各部會能源轉型的路徑,也應該讓公民共同參與。歐洲數十個國家,甚至去年疫情較臺灣嚴峻的韓國,藉由抽樣的公民參與方式,組成氣候公民大會,擴大公民參與,進行淨零路徑的討論。或至少,請其他部會應該參考農委會的作法,讓各界有機會一起討論該部門的淨零路徑,而不是只有和熟悉的學者、產業討論。

20220317-003.jpg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主任 吳心萍 (圖/台灣環境規劃協會)

行政院應盡速提出修法草案,納入公民團體建議,力拼5月立院完成修法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倪茂庭表示,氣候法修法不宜再拖延,應列為立法院優先排審法案。拖延除將壓縮未來子法修訂討論進度外,也影響現行《溫管法》下相關減緩、調適行動方案的進程,例如《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將於今年底到期,下階段的調適行動方案仍未具體展開研擬。其次,調適專章中應確保以氣候科學、社區為本的調適策略,例如於調適衝擊中,除有更細緻在地降尺度的氣候科學衝擊評估外,對於調適策略本身所可能帶來的人權影響,都是擬定調適策略應注意的內涵。

倪茂庭強調,再者,公正轉型的內涵應有更全面地認識,不僅是高碳產業轉型的勞動議題,也應包含各種減緩與調適行動策略中可能帶來的衝擊影響,例如綠能發展的在地衝突。最後,實質完整的公民參與機制,不能忽略氣候公民訴訟的設計,才能讓公民社會有機會要求政府落實氣候行動責任。   

20220317-005.jpg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倪茂庭 (圖/台灣環境規劃協會)    

產業減碳策略不應只依賴工商團體承諾,政府應有整體規劃,並納入社會力推進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魏揚表示,這幾年雖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願意做出更積極的氣候承諾,然而產業轉型不能僅仰賴個別企業的承諾,政府應有更全面性的整體規劃,例如提出國家層級工業部門減碳路徑、高排放傳統產業如鋼鐵、水泥、石化業的轉型策略,氫能與循環經濟的發展與運用,以及半導體產業日益增加的電力需求等。而這些關鍵議題的討論應廣納更多利害關係人參與,可惜政府至今產業淨零轉型的規劃仍以與工商部門之間的溝通為主,長期關注氣候治理的專家學者、公民團體並未有足夠充分的參與與意見表達之機會。

魏揚以產業部門需求面管理為例,指出政府所預估的每年2.5%用電需求成長對淨零碳放帶來嚴峻挑戰,不加節制的用電成長將對再生能源建置以及減煤期程帶來額外壓力,抵銷得來不易的減碳成效。

魏揚建議,倘若政府願意進一步提升當前每年改善2%的電力密集度改善目標,或是強化目前針對工商大戶每年節電1%之目標與執行力道,投注更多政策資源在提升能源效率上,仍然有機會達成經濟成長、產業發展與氣候行動的多贏。此外,目前環保署提出的《氣候變遷因應法》中,授權未來政府可針對排放源之設備與製程設立更為嚴格的能效標準。

魏揚認為這是正確的方向,建議在規劃產業淨零轉型路徑與策略時,應一併思考如何具體落實這些能效管理與規範,確實把握產業轉型的機會之窗。

力拼5月前溫管法完成修法,修法和淨零路徑納入公民團體意見

記者會最後,關心台灣氣候治理的公民團體呼籲,行政院應納入公民團體建議,盡速提出修法草案進立法院審議,力拼立法院5月本會期結束前完成修法,淨零路徑初稿公布後,擴大社會溝通,讓公民參與表達意見,以利後續台灣強化氣候治理政策,加速達成淨零排放目標,公民團體也將於4月20日(三)舉辦民間版台灣淨零路徑論壇,共同說明民間對台灣邁向淨零的想像路徑。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重申,關心台灣氣候治理的公民團體就2050淨零路徑與溫管法修法的5大重點建言:

  1. 淨零路徑應重視公眾對話,部會負起減碳責任,提出符合國際目標時程
  2. 運輸部門減碳策略,應並重發展綠運輸和運具電動化,交通部應扛起統籌責任,訂立具體時程
  3. 產業減碳策略不應只依賴工商團體承諾,政府應有整體規劃,並納入社會力推進
  4. 淨零路徑應擴大公民參與,參考國際公民電廠和氣候公民大會經驗,相關政策規劃1%的公民參與預算
  5. 行政院應盡速提出修法草案,納入公民團體建議,力拼5月立院完成修法

記者會聯合主辦團體: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環境規劃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議題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