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排放向前行 社會溝通不能停
您在這裡
您在這裡
台灣2050淨零排放向前行-社會溝通不能停(圖/ 地球公民基金會)
今年三月行政院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與策略」,其中達成淨零關鍵十二項戰略的社會溝通,在官方承諾與民間團體的監督下陸續展開;這項攸關台灣未來三十年,或短程的八年計畫,社會都期待也需要更全面與積極的社會溝通。過去在能源轉型的倡議與執行中,都因社會溝通不足導致的假消息流竄阻礙推進,如今在更全面的淨零政策下,需要全民參與且有對話的溝通。
台灣2050達成淨零的12項戰略主責部會與「社會溝通」進度(製圖/ 地球公民基金會)
八月底開始,分別由環保署進行「淨零綠生活」、「資源循環零廢棄」,與經濟部主責的「節能」等三項戰略社會溝通會議,主責的行政部門能積極回應民間需要溝通的要求,並且召開會議應給予肯定,但三場會議中的會議進行方式與回應,仍然讓民間覺得只有蒐集意見沒有對話,因此提出即時呼籲,希望整體淨零政策能有真正的溝通與對話。
已讀不回不是溝通 「資訊公開」應是十二項戰略準則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柯乾庸表示,肯定主責機關開啟溝通可能性的努力,但針對社會溝通會議的舉辦方式,我們仍要提出四點的改進方向與一點的政策規劃要求:
主責機關雖邀請了各方針對政策內容提供建議,卻因時間有限,無法具體回應與會代表的提問;而會議內容雖有會議記錄,卻未回應各方意見如何納入戰略規劃中,使溝通會議流於意見的蒐集。
三場會議雖有提供政策規劃的細節,但內容卻僅綜整既有政策,未能提出更積極的未來發展規劃,且各項戰略的目標也未與淨零轉型連結,難以評估政策成效。
戰略的經費規劃缺乏詳細說明,使得民間無從判斷政府在有限的經費下,如何落實政策規劃的成果,來真正推動台灣邁向淨零。
最後,經濟部上週發布了〈製造部門2030年淨零轉型路徑〉與〈商業部門2030年淨零轉型路徑〉,但內容卻未納入9月中舉辦的「節能」戰略社會溝通會議上各團體提出的意見。也沒有相應的社會溝通規劃,對此,我們要求經濟部應盡速補辦社會溝通。
以推動政府環境資訊公開的立場,我們要求12項關鍵戰略的政策規劃應納入「資訊公開」,主責機關應盡速盤點並公開產業的營運資訊,包括用電、用水、租稅補貼、研發投入等,讓淨零轉型的討論能夠立基於真實的數據資料,促進更多公民共同參與的可能,讓社會溝通能夠落實。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柯乾庸表示,肯定主責機關開啟溝通可能性的努力,但針對社會溝通會議的舉辦方式,「資訊公開」應是十二項戰略準則,已讀不回不是溝通。(圖/ 地球公民基金會)
主責部會應有公民參與的基本素養 盤點問題再進行溝通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主任吳心萍表示,各戰略的社會溝通的方式頗有差異。如經濟部因有能源轉型白皮書公民參與的經驗,這次針對「節能」戰略,邀請了建築、NGO、社會、工業等的專家討論各面相的節能,且給予在場參與者較多討論的時間,因此較能針對節能的不同層面做討論。
然而環保署在討論「淨零綠生活」時,則先邀請產業分享成功案例,但淨零綠生活的框架是以個人行為改變為主,因此企業分享的的CSR及ESG案例,即使很成功,但卻很難和與會者要討論的「個人行為」有交集,雖每場次都有順應意見而有所改善,但仍提醒中央,各部會過往和公民互動的經驗不一,應予公務人員在公民參與方面的認識,及操作方法的培訓,也能減少部會因操作設計造成蒐集來的資訊,後續卻難以彙整的狀況。
站在政策倡議者的角度,我們希望各戰略的討論架構,應該要透過真實、可供檢視的數據分析、熱點盤點;甚至在更前期即與民間團體進行對焦,再推導出社會面對淨零時所產生可能的「實際問題」,並以之作為議題面向,進行後續相關措施與行動的討論主軸;讓帶著明確問題意識前來的參與者,有真實回饋意見的可能。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主任吳心萍表示,淨零排放12項戰略的主責部會應有公民參與的基本素養,且應盤點問題再進行溝通。(圖/ 地球公民基金會)
修正現行機制,公布戰略初稿與回應社會,並成立監督小組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強調,3月30日公布的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是臺灣史上涵蓋時間週期最長、預算最高、階段性目標最積極的政策,但近期參與三次關鍵戰略社會溝通會議,卻感受不到現行的運作機制足以提出可讓臺灣邁向2050淨零的關鍵戰略。依據目前規劃,各部門主責的關鍵戰略,在內部研擬出草案後,便會提送國發會審查、討論,國發會通過草案後,主責部會便會各自召開社會溝通會議。但現行的社會溝通會議因設計不良,未能發揮溝通功能。但在目前官方規劃下,各戰略經過一次社會溝通會議,便等待年底前核定。也就是在現行機制下,官方無需參考社會溝通會議中各界提出的建議,便可定稿。
「淨零排放關鍵12項戰略」社會溝通機制建立(製圖/ 地球公民基金會)
因此我們建議,整個關鍵戰略研擬與核定機制上,應該要求各部會在10月底前「公布關鍵戰略規劃書初稿」,並建置網路平台,提供一定時間的徵詢期,讓各界可以提出修改建議。並於最終規劃書定稿上,刊載「利害關係人意見回應表」,具體回應各界在社會溝通會議以及網路平台上所提出之意見。最後在年底公布十二項關鍵戰略後,應「成立監督小組」,邀請各方利害關係人,檢視各戰略執行進度,定期提出執行報告。依上述三大原則,在未來兩個月中,提升關鍵戰略的規劃品質。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強調,修正現行淨零排放社會溝通機制,公布12項戰略初稿與回應社會,並成立監督小組。(圖/ 地球公民基金會)
長期公民參與及監督,需要入法與機制配合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表示,目前淨零路徑的公民參與機制應配合預算規劃,要有長期、統合性的規劃,目前似乎是走一步算一步,沒有全盤性的規劃並搭配完整的執行預算,淨零路徑的監督機制也需加強在目前《氣候法》的修法內容中。特別是主責6項重要淨零戰略的經濟部,於本月陸續發布2030年製造部門、商業部門淨零路徑,卻還是關起門來和產業溝通,未和社會溝通,我們認為設置淨零辦公室的經濟部與農委會等部會,皆須儘速提出後續淨零路徑公民參與時程,擴大參與途徑,讓公眾了解淨零路徑此一重大政策,並建立後續溝通機制。
針對減量階段管制目標,環保署應透過程序較嚴謹的聽證程序,納入利害關係人及公民團體的意見,而中央擬定國家減量及調適計畫、各部門擬定改善措施及地方政府擬定執行方案時,均應透過公聽會公開資訊,並讓大眾有表達意見的機會,且要有明確的回覆。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表示,淨零路徑社會溝通應規畫長期公民參與監督,擴大民眾參與途徑,並將監督機制鍵入《氣候法》修法內容中。(圖/ 地球公民基金會)
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岳最後強調,作為長期關心並參與台灣淨零政策的公民團體,我們會持續監督政府的淨零排放政策,環境組織支持政府的目標,甚至期待更快達成,但過往能源轉型政策上的倡議經驗,更深切地知道淨零轉型需要更嚴謹與全面的參與、溝通、公開,因此我們提出三點呼籲:
- 檢討前三場會議沒回應的機制,並要求後續九項戰略,由經濟部主責的「電力系統及儲能」、「氫能」、「風電/光電」、交通部的「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國科會的「碳捕捉利用及封存」、「前瞻能源」、金管會的「綠色金融」、農委會的「自然碳匯」、國發會的「公正轉型」等戰略的社會溝通會議,要有充分會議資料及公部門具體回應的後續機制。
- 關鍵戰略研擬與核定機制上,應依循「關鍵戰略規劃書初稿應公開」、「對於社會各界意見應具體回應」與「核定後應成立監督小組」等三大原則。
- 《氣候法》已進入朝野協商,其中於公民參與機制條文上,於減量階段管制目標應透過程序較嚴謹的聽證程序,並搭配長期預算執行淨零路徑的社會溝通規劃。
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岳強調,台灣2050淨零12項戰略「社會溝通」會議,應檢討前三場會議沒回應的機制,並要求後續九項戰略,要有充分會議資料及公部門後續具體回應的機制。(圖/ 地球公民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