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12項關鍵戰略社會溝通會議--淨零綠生活

您在這裡

地球公民針對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之建議
2022 年 11 月 24 日

您在這裡

地球公民出席參與2022/8/15召開的「淨零綠生活」關鍵戰略社會溝通會議。 (圖/ 環保署氣候公民對話平台

2022年3月,行政院公布了「2050淨零排放路徑與策略」,宣布邁向2050的四大轉型策略以及兩大治理基礎,也同時提出要達成淨零的十二項關鍵戰略,到2030年間將挹注約9000億的預算。長期關注減碳及淨零的地球公民,全面出席十二項關鍵戰略的「社會溝通會議」中參與討論,並提出民間團體的政策意見。關於地球公民為何強調淨零轉型社會溝通的重要性,以及其他關鍵戰略場次之意見,請參考:淨零轉型為什麼需要社會溝通?

在2022/8/15召開的「淨零綠生活」關鍵戰略社會溝通會議,以及2022/11/23舉辦的延續會議中中,地球公民提出之政策建議如下:

一、應明確提出各計劃規劃與執行過程中,擴大邀請公民社會參與的機制

1.人民對於邁向淨零綠生活有最直接的需求與經驗,其創意與驅動社會轉型的動能,遠非公務人員與專家學者可比擬。但目前第肆章在全民協力與公私協力的機制仍只有口號與概念,無法引導各子計畫的公民參與效果。一旦各子計畫之擬定與推動欠缺社會認同與參與,將無法令民眾有感,多半會失敗。因此,建議管考處修正第肆章內容,納入更明確的公民參與機制。

2.目前淨零綠生活的各項子計畫仍偏向保守,對民間參與的想像偏向民間僅是配合的角色,忽略目前民間不論企業或公民團體,早已有更前進的做法與行動。應該在各子計畫擬定過程中,盤點既有社會力,邀請他們參與規劃及執行。
例如,國內北中南東已有不少民間自發的維修團體,政府應在研擬「5-2延長物品使用壽命」政策時,應諮詢這些團體,了解其對這項政策的想法、其推行的需求與困境,回饋修正目前的政策,以符合社會需求、發揮效能;在執行過程中,也應有個機制,讓這些團體擔任合作或諮詢的角色,如此將有助於政策滾動式檢討、與時俱進。

3.管考處擬規劃做電話訪談進行總體績效指標之調查,除應更具體針對不同面向的行為改變進行調查外,也應利用訪談機會,理解受訪者在特定行為改變上受阻的原因,找出政策窒礙難行之處作為關鍵控制點改善的參考,以利滾動式檢討修正政策執行方式與內涵。未來針對情境模型假設推估出的減碳效益,也應配合調查結果進行減碳行為的效益評估,提升公部門資源的利用效益。

二、淨零社區工作應有整合框架,減少資源對接成本、促成有效利用

1.淨零綠生活要能走入人民日常生活,需與地方政府有效對接,並透過在地社區的能量推動才能夠事半功倍。草案中多次提及社區的角色,但行動計畫的執行單位不盡相同,難以看見相關補助、教育推廣及宣導行動如何有助於社區邁向淨零。

2.淨零社區的發展包括社區建物的能源管理服務與綠能設施、綠運輸交通規劃、維修服務、租借與循環利用交換服務等,在宣導面則包含食農、能源、減廢循環利用等。若能加以整合,部分資源能夠共享,也減少與社區組織的溝通成本。

3.建議管考處應研擬淨零社區的整合框架,由上到下協助地方政府主管機關整理相關資源給社區利用,且暢通社區由下而上的管道,有效反映淨零社區發展中面臨的資源需求(如:維修、回收服務需要穩定方便的公共空間,不一定是資金),以利政策的滾動式檢討。

三、行為改變需找出模式,巧推政策應融入具體策略,且增加管制政策

淨零綠生活的重點是影響全民生活習慣促成「行為改變」,但具體來說怎麼促成改變是我們關注的。
計畫中看到很多「推廣」「教育」作為實施辦法,作為環保團體當然也非常同意要加強公民對淨零、環境的認知,但如果最後擬定出來的部分政策只有落實到這個層次,好像只是透過鼓勵去引導,要求他們負起「責任」,但實際上真的有這樣關注環境、永續精神的人,反而去付出相較於不關心的人更高的成本,如果回到整個國家、社會的規模,我們會覺得沒有去解決到根本的問題。這其中當然有一些外部成本如何去定價的問題,但在行為引導上,應該還是有很多可以著力的地方。

1.建議在目前制定的具體行動上,應再深化如何去回應到引導生活端「行為改變」,思考有沒有辦法形成「模式」,造成想要鼓勵的行為推力增加,或想減少的行為阻力減少。否則很可能流為示範性的計畫,好像只透過砸經費、資源把量衝出來就達成KPI,但最後卻不一定能促成行為的根本改變。尤其政策中如果只透過補貼促成短期的經濟誘因,特別容易有這樣的結果,等補貼結束後,消費者又回到原本的行為模式。這是應該要再去思考強化的。

2.在問題與挑戰部分,環保署提出「吸引民眾無察覺、無負擔下即已落實實踐綠色行為」的目標,但在短期具體行動中,超過一半以上都仍都是傳統的教育宣導及獎補助,對於如何運用巧推政策讓民眾無痛實踐綠色行為,來對接中常程的新商業模式、共享模式,似乎無直接關聯性。

3.透過巧推政策建構預設的(default)綠生活環境固然重要,然而透過管制政策、價格調適政策進行合理的外部成本內部化,也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增加民眾誘因的方式,也需一併思考。

4.針對淨零綠生活的具體行動措施,應更深入分析想改變的行為成因跟具體行動的關聯性。如果沒有把上位的行為成因作一個統整性的歸納,似乎就像是大拼盤,把手上可行的政策工具跟既有推動的內容拼起來,能夠達成的效益就沒辦法對焦,而顯得亂無章法。

四、跨部會管考方式應明確,查核目標應說明制定理由

1.雖綠生活戰略大多需配合其他關鍵戰略行動計畫推動,但也應有本戰略為主體的管考制度,拉高跨部會的管考層級,確保除科研技術的提升外,生活轉型的步調也能跟上。

2.目前草案雖有制定2025、2030年的查核目標,然而部分目標趨於保守,難以說服社會以該標準就能夠充分達成具體行動的要旨。建議應具體說明查核目標的制定理由及初步的預算及期程,方能有效回應中長程計畫的規劃。

五、應思考企業在戰略中的角色

針對企業的案例分享,我們期待看到的不只是企業小規模示範案例,而是對接綠生活的這些重要目標、作為,企業能夠扮演、協力的角色在哪裡。也期待更進一步知道環保署怎麼去談這些案例怎麼歸納出與實際推動政策之間的關聯性?反過來說,政府如果要從需求端拉動減碳,怎麼協助企業去找到資源跟現有商業模式中的破口?這是主管機關應嘗試去擬定的方向,才能真正促成政策制定的效果。

六、應完善利害關係人的分析

目前規劃上也比較看不到針對利害關係人的分析,可能不用到具體行動的層次,但最少在推動措施的層次上這部份應該要能夠盤出來,有哪些關係人、組織是政府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源?哪一些是政府需要進一步去思考怎麼改變行為的對象?他們可能會遇到的阻礙是什麼?有這些通盤的思考,透過政策去促成行為改變的路徑才能更清楚。

七、針對「淨零綠生活」推動項目的具體建議

由於「淨零綠生活」將未來執行的推動項目分為—零浪費低碳飲食(食)、友善環境綠時尚(衣)、居住品質提升(住)、低碳運輸網絡(行/樂)、使用取代擁有(購)、全民對話(育)等六大面向,地球公民針對每個項目(除友善環境綠時尚外)均提出執行與修改建議,請參考附件:地球公民針對「淨零綠生活」推動項目的具體建議


※「淨零綠生活」關鍵戰略社會溝通會議之會議錄影及會議簡報,請上:行政院環保署-氣候公民對話平台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