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離島建設條例行旅

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怡蒨/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
2011 年 11 月 01 日

您在這裡

2000年離島建設條例通過後,離島建設基金分十年編列300億預算,意圖帶給資源相對匱乏的離島地區發展的契機,然而,十年過去了,這些錢花得有沒有價值? 

我們初步蒐集了相關資料,發現離島建設條例的基金使用,普遍都是大而無當的建設,包括海岸水泥化,蓋了龐大的場館卻無相應的軟體運作;花大錢搞嘉年華活動等。監察院今年2月15日公布的調查報告就指出,「部分補助計畫未符成本效益,且造成補助對象之人文、自然生態及景觀等之破壞,核有失當。」

然而,只看書面資料,不如親自去見證。於是八月初,根政和怡賢,專職黃斐悅、李怡蒨,以及董事傅志男老師安排了一趟澎湖之旅。

綠蠵龜.消波塊.無法完工的望將橋

我們真是夠幸運,第一次到望安島就看到了綠蠵龜上岸產卵。在雙澤的安排下,晚上8點去綠蠵龜保育中聽解說,約莫10點就接到保育中心來電說「上岸了,趕快來」。適逢海洋大學程一駿教授團隊要幫「望安5號」母龜裝設衛星追蹤器,所以我們除了看到100顆的龜卵、如坦克車在沙灘走過留下的履帶狀爬痕外,也得以近距離觀察它。看著體長達120公分的母龜,因不耐長時間被框住無法動彈而奮力掙扎,所展現的巨大生命力真令人敬畏,至今我還記得它的喘息呼吸聲。


海大的團隊正在綠蠵龜背上裝衛星追蹤器,以及進行龜卵數紀錄及移巢作業。 李根政攝。

 回高雄的那天晚上,躺在床上腦中仍是澎湖美麗的沙灘、湛藍的海水,至今很難忘懷。不過,除非眼睛和腦袋有自動排除的功能,否則,一定看得到澎湖的絕美的沙灘旁常常伴隨著最醜陋的堤防和消波塊。 

飛抵馬公不久,就發現澎湖本島盡是水泥化的港口、堤岸、消波塊。雙澤告訴我們,以前家家門前有大海,隨時都能走到海邊,現在視線、身體都被這些灰色的龐然大物阻隔。攤開離島建設基金的補助項目,2001到2005年以「海岸地區環境改善」、「港灣設施改善及維護」名義花了國庫近8億元進行這些水泥工程。

本以為這種工程已受全面檢討,但我們卻在山水沙灘附近,看到一個正在灌製消波塊的工地,巨大的鋼鐵模子,正在灌注一個又一個的消坡塊,每個消波塊都有編號,那天看到已完工的編到390幾號,還有些未乾的,根據初步了解,這些就是要就近丟在山水沙灘附近。一個消波塊要價9,000-10,000元,每一個都是納稅人的血汗錢,就這麼丟進海裡,到底有沒有必要呢?

  
在海岸投擲無用又醜陋的消波塊,是台灣的「永續工程」。圖為望將橋的圓形橋墩。李根政攝。

   澎湖最離譜工程,堪稱是「望將大橋」。望安島與將軍嶼間要蓋一座440公尺的橋,但是蓋15年,卻只做出引道和橋墩。在花了國庫2.5億(含離島建設基金6,470萬元)後,因為阻礙了航道,不得不拆除這些昂貴的「垃圾」。8月9日我們離開望安島的當天,正好看到兩台怪手正在進行拆除作業,回來後查資料,發現善後工程需要砸下1.9億元,令人不禁感嘆:好一個昂貴的錯誤!然而,至今沒有任何官員受到懲處。

內海污染

 澎湖縣政府引以為傲的十大建設,是名為「內海開發計畫」的海上牧場,此觀光模式堪稱業者的金母雞,以每人平均400元的價碼,載遊客到平台上吃喝和釣魚兩小時;但目前六個海上平台及週邊的養殖,已經造成內灣嚴重污染。附近里民因而在今年8月出動船隊包圍內海,迫使縣政府緊急召開協調會議,決定短期內不再核發執照,增加新業者。這種犧牲環境、殺雞取卵的觀光發展模式,著實為短視近利的做法。


造成澎湖內海污染的海上牧場,竟是政府的重大政績。

有了硬體,軟體呢?

2005年,政府推出了「離島建設業務檢討及改進方案」、「促進離島永續發展方針」、「離島永續發展規畫暨離島建設基金計畫補助原則」,試圖要將基金轉向軟體建設和永續發展。但以費時9年、斥資 3.4億的生活博物館為例,由於缺乏好的導覽人員,展覽的內容和換展頻率低等因素,參觀人數正在下降之中;另外,澎湖觀光新十大建設之一的青灣國際仙人掌公園,總經費3億元(離島建設基金已貢獻7,000萬)。一間比一間巨大的花房正在成形,準備用來栽種外國的仙人掌。但是,澎湖本身就有渾然天成的仙人掌生態,和背後壯麗的玄武岩相映成趣,何必刻意引進不確定能否適應海島環境的植物?又,未來的維護成本是否有著落?

四天行程中經過的學校,學生數都不到百人,但規模一間比一間驚人,看著嶄新的PU跑道滿佈,卻聽聞許多圖書館缺書給孩子讀。

除了離島建設基金所帶來的建設,觀察資源財團化的腳步也不曾停止,美麗寬闊的隘門沙灘,旁邊還有著澎湖難得的防風林,但是政府在推動一個大型的BOT案,打算將珍貴的觀光資源財團化。

水泥化的建設、財團化、衝遊客量,似乎是政府的比較清晰的方向,但是我們共同的「永續發展」呢?

菜宅


菜宅裡悠閒的鄉土人情。李根政攝。

 在澎湖行旅中,有一次剛好看到路邊的菜宅裡的阿伯採取花生,忍不住下車去聊聊,慷慨的阿伯,隨即請我們吃剛採取的花生,我去井裡打了一桶水清洗後,大伙立即剝開來吃,真是非常清甜可口。

傍晚柔和的光線、溫暖的人情、和諧的地景、口齒留香的花生…,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菜宅是因應強烈東北季風而演化出的農耕型態,可說是澎湖陸域最美的人工景觀之一。菜宅的側面,底部較寬,上面較窄,越往上縫隙就越多,這樣的結構除了防風也能通風,可以說是澎湖人為了生存累積出的生態智慧。但如今,連部分菜宅也變成了硬梆梆、不透氣的水泥牆了。

這是我們要的進步嗎?

我們似乎常常忽視已經擁有的,卻急切的要去擁抱一個虛幻的未來!

只希望,預算總額達400億的花東地區發展條例,不要再重蹈覆轍了。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