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爆後的改革之路 淺談社區知情權
You are here
You are here
文/ 林心乙(地球公民基金會 研究員)
2014地方縣市選舉落幕,新聞標題以「得票率近7成,石化氣爆未撼動陳菊」霸氣十足地宣告陳菊市長成功連任,甚至在氣爆中心前鎮、苓雅區都獲得高票。陳菊市長的高人氣顯示市民的高度期待,然而陳菊市府團隊在氣爆過後所承諾的各項作為:重建如何落實、體制如何因而改良等,仍是有待檢驗的課題。
距離高雄氣爆已數個月,已超過中央與高雄市政府共同承諾管線清查完畢的期限,照理說市政府已掌握了高雄市的地下管線資訊,但是高雄市政府居然在尚未滿足公開管線資訊的公眾要求下,就已於十月底召開復工審查會,有條件准許李長榮化工試運轉三個月。我們看見氣爆路段路鋪平了,市府形象廣告打了,選舉贏了,可是我們看不見的那一面卻是真正攸關市民安全與權利的問題,李長榮有條件復工了,而人民要求管線資訊呢?會不會跟著石沉大海了?
公眾要求的管線資訊公開其實背後精神是為了保障人民知的權利,或稱社區知情權。保障社區知情權除了安全顧慮以外,亦為民眾獲取環境資訊的基本權利,而高雄氣爆案正顯示了本國法規罔顧社區知情權。10月17日由本基金會所主辦的產業論壇系列講座:「如何改善石化工安與汙染問題──從緊急應變與社區知情權談起」中,與談人成功大學助理研究員翁裕峰表示:「知情是為了建立良性溝通的過程。」從資料蒐集的過程中,他發現台灣民眾難以取得重要的管線資訊,災害發生後更無法追查責任歸屬,台灣民眾的知情權毫無保障。此外,社區知情權精神入法同時也是國際趨勢。以美國為例,因發生了嚴重的化學災害,美國於1986年通過「緊急計畫與社區知情權法案」(EPCRA),將社區知情權與災害防救整合於同一部法中處理。講座的另一與談人中山大學助理教授邱花妹以美國矽谷、印度博帕爾和高雄氣爆為例,說明當人民毫無意識地和高風險的化學物質生活在一起其實相當危險。邱助理教授更表示,台灣社會需要走出工廠自主管理的迷思,人民被迫與化學品一起生活,理應一起加入管理化學品的體制,民眾的知情權獲得充分的保障就能使人民與政府共同把關。
對此,高雄市環保局副局長陳琳樺於講座中回應,市府支持另立專法,一併管理石化管線等所有相關業務,但地方政府權責有限,許多問題處理和制度修改的權責在中央政府,呼籲民眾應秉持理性溝通的態度方能解決問題。
高雄氣爆發生後,制度改革的呼聲此起彼落,民間團體與學者們已提出各種制度改良的路徑,端看執行者願不願意評估採納。陳菊市長成功連任,人民既害怕又期待,期待制度的改良,卻又害怕如同以往的選舉慣性,候選人當選後就置選前承諾於不顧。市府的承諾能否兌現將是民眾對市府團隊信心能否維持的關鍵,也是政治文化能否實質翻轉的重要指標。
|
邱花妹助理教授談社區知情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