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會員的一封信
You are here
You are here
敬愛的會員、捐款人:
四月底的理監事會中,我們做出了轉型為基金會的決定。
大家可能會問:協會明明運作得好好的,而且持續成長中,為什麼要轉型為基金會?
在制度設計上,協會是集結一群有共同志向的會員,透過民主機制選舉出理監事,共同決策;基金會則是募集一定資金,由捐助人推舉董監事,由董監事們來監管執行者實踐其宗旨。
台灣大多數的環保組織是以協會型態運作,因為沒有基金的門檻,只要有一群人有共同的理想或目標,就可以成立協會。然而,許多協會成立不久便陷入慘澹經營或淪為一人組織,同時,每逢理監事改選組織就得面臨一次動盪,而全國性的協會,要邀請分散各地的會員來開會,更是折騰。表面上的民主機制,卻變成難以實踐宗旨,限制了組織發展的制度。雖然也有協會運作得宜,但得付出相當的代價避免內耗。
基金會則沒有這樣的選舉程序,如果能推舉具有公信力、專業的董監事,可以長久的守護這個組織;如果能聘用對基金會的理念高度認同、具專業熱忱的專職,透過良好的績效爭取社會支持,反而比較容易實踐組織理想,奠定永續經營的基礎。當然,基金會權力集中的特點,也容易讓基金會的公益價值降低,而乏人監督,或陷入停擺。
2007年9月地球公民協會成立時,刻意限制正式會員的人數,選擇只在高雄市立案,為的就是避免因會員大會、理監事會等程序增加行政成本(例如要湊齊開會人數)。近三年來,這種近似基金會的運作形式,已逐漸開展環境公益事業的格局,也可以說,成立基金會的時機已經成熟。如果協會能轉型為全國性的基金會,組織的運作將更為簡便,且有助於在全台各地設立分部,讓地球公民協會在高雄的經驗開枝散葉;同時,我們仍將持續鼓吹公民行動,建立義工的參與管道,讓守護大地的力量可以正面循環。
我們從環境運動的經驗及體察社會變遷中體認:當代環境問題的解決,已無法僅靠短暫的抗爭,點狀的關懷來達成。需要的是長期的教育、研究,藉由持續的對話,形成足夠的社會共識,藉由政策、法令的建立來創造一個永續的社會、經濟制度,這一切有賴專業、具公信力公益組織,持續為社會注入活水。
蘇振輝理事長是長期關心環境運動的企業家,他常說:「誰說無料的一定鬰卒?一定笑不出來!」其指涉的是,從事環境公益事業,難道一定就鬰卒,磨損心志,到最後只好身心俱疲的離開?他認為不應只要求工作伙伴的付出,而要問我們能提供什麼成長的機會。其次,蘇理事長一直強調協會注入人文的內涵,這思考的背後,就是希望擴大支持者,連結社會中許許多多關心環境的朋友。他常講:「視野和格局決定了我們可以吸引到什麼樣的人」。
蘇理事長清楚看到了環境運動圈的侷限,和我十幾年來所體會的困境完全相同,而成立基金會,更是在他不斷督促下而成形。這代表著我們永續經營的決心,以及對土地和人民的承諾。
我們的夢想是:創造一個專業、有公信力;一個讓世代經驗得以傳承,年輕人可以實踐夢想的組織。得以集結更多善緣,連結多樣性的人才,開創正向循環的台灣文化,永續關懷賴以維生的家園!
募集五百萬基金的過程,是我們與捐款人共同建立打造台灣永續、專業環保組織之夢想的起點。在低利率的時代,基金所得的孳息,並不足以讓組織永續經營,因此,推動1%的捐款仍是我們最重要的財務計畫。待基金會成立後,我們仍然需要您將現有對協會的捐款,轉移至基金會(本會將另行連繫)。
由於募集基金到完成立案、公證需要一段時間,在此轉型期,我們仍將以協會之名如常運作,直到基金會成立之後,協會才會解散,屆時協會七位工作伙伴將轉任基金會專職,辦公地點、電話照舊。
在完成這封信的晚上,我接到了一筆特別的捐助,來自於近八十歲的母親。父親過世前,大姊曾送給他一些金飾,母親決定將其變賣捐給地球公民作為成立基金,金額雖不多,但這筆來自父親、母親和大姊的愛,卻帶給我無限的感動與力量。
感謝您對協會的支持與信任,歡迎您成為地球公民基金的捐助人。感恩!敬祝闔家平安!
執 行 長.李根政
敬上2010.6.3
如何成為「地球公民基金會」基金捐助人?
成立全國性環保基金會需籌募至少500萬元基金,目前我們已籌募250萬元基金,不足基金有賴各界善緣願力共同促成。為兼顧社會參與及行政作業之效率,我們歡迎1,000元以上之基金捐助。如果您要成為基金會的捐助人,請來電索取捐助書,並將捐款匯入(中國信託)「財團法人地球公民基金會籌備處」專戶,或直接到會完成手續。相關問題請洽:辦公室主任楊爵綺07-5561585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