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建立和土地的感情——記台灣溪河溯源之旅
You are here
You are here
八八水災後,曾完攀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黃致豪博士,結合數個大學登山社團成員一同招募志工進入六龜鄉服務。任務結束後,這群年輕人仍十分關心受創嚴重的高屏溪流域,於是策劃了台灣溪河溯源計畫活動,邀請更多年輕朋友實地參與踏查、紀錄、體驗,並邀本會協辦單車親水行程。本文為策劃人致豪所寫的活動報導及心得分享。
高雄的自來水,雖然看起來和其他地方的一樣,但喝的水要用買的,是我們十幾年來已經變成理所當然的日常工作事項。但這份理所當然,並不能解決心中的疑惑「從源頭那麼清澈乾淨的山泉,到我家的水龍頭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於是,一群和我有著同樣疑惑的年青人,包括了成大山社的張越程、鄒灦、清大山社的潘怡庭、師大山社鍾昀璋,規劃了:台灣溪河溯源計畫活動,在?月? 日,我們背起背包踏上探索自己土地的旅程。
第一天直上玉山主峰,我們取了一瓶雪,春季來臨時,陽光的熱力將它融化,往西流的一滴水進入楠梓仙溪,往東的成為荖濃溪,在分隔了近一百公里後,原本一起在玉山頂的這兩滴兄弟水才會在里港再次碰面。因為荖濃溪路段仍屬封山狀態,此行我們選擇了楠梓仙溪。從排雲山莊旁沿著水管而下,三十分鐘後就到了楠梓仙溪溪谷,我們用水樣瓶試喝了一小口,每個人都瞪大了雙眼,清澈、冷冽、純靜,甚至過了五秒還會回甘,比我喝過的任何水都還要好喝,也令人無法把它和高雄的水產生任何聯想。
繼續往下,越過了一個個的深潭與瀑布,楠梓仙溪的氣象森然,讓我們吃盡了苦頭,第四天為了繞過困難地形上上下下了五百多米,最後在天黑前卻只能到達離溪谷還有一百米的山腰。因為地形危險,在天黑後不適合下降,我們決定在山腰上度過這一夜。糟糕的是,全隊只剩下300cc的水,不到一瓶易開罐的量。睡覺的位置安頓好後,我讓每個人先喝了一口水,接著長夜漫漫,為了節省口水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我突然想到一件很有趣的事,缺水、靠在樹上睡、沒吃晚餐,
「如果這時候手機有訊號,你會打嗎?」,「不會!」昀璋頓了一下後回答,然而科技的誘惑不久就戰勝了,他拿出手機,兩格,打給了女朋友,沒有提到危崖與樹。接著潘庭借了他的手機打給爸爸:「爸,我們現在在...營地」其他人都拚了命憋住笑,原來女兒打電話回來報平安時,可能是缺水斷糧晚上要靠在陡峭山壁的一棵樹上睡。不過無論如何,能打電話也顯示了跟平安還是可以沾上點邊的,只是缺水。
隔天天亮,又垂降了一百米,三十層樓的高度,到達了溪谷,二話不說就把頭埋到溪裡大口喝水。很多事情我們習慣了,就當成是理所當然。陽光、空氣、水、別人對我們的關心和愛。似乎一定要等到失去了,才會開始思考珍惜。往下再垂降了一個三十米的瀑布,抬頭已可見五天前出發的塔塔加鞍部,地形急遽的變化,在一個轉彎後,峭壁被滿地砂石取代,我們離開了楠梓仙溪的上游,進入中游了。中游的開發不多,只是一條楠溪林道與實驗林沿著河道往下,然而風景已與上游南轅北轍,崩塌的山壁,遍布河床的土石,滿地的漂流木印入眼簾。雖然崩塌嚴重,但因為楠溪林道是有管制的,所以此處人跡罕至,走在溪床還時常聽到山羌、山羊的叫聲。
第七天早上,渡過了堰塞湖和兩公里的泥土路後,我們重回了文明世界。老婆挺了個大肚子開車來迎接,真是辛苦了她和我那尚未出世就要被迫到處趴趴跑的小朋友。分隔六天後的見面備感溫馨甜蜜,對我和其他隊員都是一樣的。分隔了,再見面,總是會更珍惜。而美好的山林若被洪水帶走了,不知是否有恢復重現的一天?
坐車到杉林鄉牽了我們的腳踏車,和地球公民協會的志工們及雄女的同學們會合。此次高屏溪的全程完溯,如果只有我們幾位隊員,不免有種單純只是爬山行程的遺憾。幸而行前一次到協會的拜訪,李根政執行長點頭答應大力協助,才有中游兩天的單車親水行程。
現在的權力中心這一代,環境的意識似乎較為薄弱,除了盡力阻擋「現在」更多的破壞,我想同樣重要的是「未來」。因此中游單車行程除了開放給協會志工之外,我帶著自己印的海報跑了一趟雄中和雄女找校長及主任向同學們宣傳活動,協會也答應每校各贊助五名學生。可惜雄中同學們的報名數掛零,我們就把名額都給了雄女的七位同學。
單車行程的第一天,從甲仙到美濃再跨過新威大橋到大津登山訓練中心,橫跨了高屏溪的兩大支流,楠梓仙溪與荖濃溪。早上及中午,大家倘佯在山光水色及美濃的人文氣息裡,到了下午,騎過橫越荖濃溪的新威大橋,同學們首次看到沙漠般的荖濃溪溪床,及溪床上來回穿梭的百餘輛沙石車,個個心情凝重。而這些,是在家裡坐在電視前看不到的,台灣的美與醜,是緊緊相連在一起的,薄薄的相隔在中間的,是我們維護環境的決心。透過這次活動,希望能讓這股力量十年後、二十年後生根發芽,更強大。
第八天騎單車下行,穿越了農田,到里港聽了河堤社區營造的介紹,再到大樹攔河堰看我們用的自來水從哪裡引來的,最後在九曲堂和協會志工們及雄女同學們道別。
第九天,荖濃溪的泛舟業者浩浩蕩蕩地載來了五艘像皮艇,我們由萬大橋墩下水,繼續用人力走訪高屏溪。河底都是黑色的沙,跟前幾天比起來,很難聯想在一起。水也都在大樹攔河堰和曹公圳被攔得差不多了,出發沒多久我們就擱淺了,在全台最大的河流,全體下船用拉的。
行文至此,我不想把最後一段的細節在此描述,因為我不喜歡讀了會充滿痛心和沈重的文章,而高屏溪下游只能是那樣。關於高屏溪全程完溯,大家可以記在心裡的,是這一年,有五個年青人,用最原始的方式親近這塊土地,瞭解她的問題,重新建立了自己和她的感情。而人和土地的感情,或許是環保問題最好的解答,不論我們能提出多少數據多少道理,有多少生物瀕臨絕種,如果一個人對土地沒有感情,在經濟開發和環境之間,環境是會毫不猶豫的被放棄的。
做為一個資訊人,我三不五時會有些小錢可以花,購物商城如此方便,按幾下滑鼠,明天東西就到了。雖然我已經算是資訊人中稍有環保意識的了,但,心裡深處,我並不清楚哪些污染跟我有關,哪一些議題,我應該要關心。一直到親身划船到了林園工業區,才有很深的體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用的塑膠,讓一條清澈的河最後變成這個樣子。然而,絕大多數的人不會去划這一趟,甚至一輩子不會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去看到這些我們的享受造成的問題。不能怪大眾冷漠,眼不見心就平,生活中已經有太多挫折,誰想要平添更多煩惱?那怎麼讓更多人關心議題?我沒有標準答案,從我的角度,會試著由帶領學生、小朋友們去有山有水有海的地方,讓他們跟土地培養感情,瞭解灰濛濛的都市之外,才是人類原來的家和根。環境運動不會一夕、一年成功,但每一天,似乎都有比前一天進步一點點,這樣就夠了。
溯完高屏溪後,站在林園的堤防上,漁船和鰻魚苗田散佈在河海交界處,風輕輕地吹來,令人想哼一首歌:
在這個世界 有一點希望 有一點失望 我時常這麼想
在這個世界 有一點歡樂 有一點悲傷 誰也無法逃開
我們的世界 並不像你說的真有那麼壞 你又何必感慨
用你的關懷 和所有的愛 為這個世界 添一些美麗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