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系列評論1】前瞻不前瞻,該面對氣候變遷了
You are here
You are here
環團與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回應國際串連,0927模擬海平面上升,戴蛙鏡遊行,嚴正要求政府提出因應氣候變遷(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 提供)
蔡英文政府上台後最重要的計畫─前瞻基礎建設,於2017年推出後至今已逾3年,從開始的「軌道」、「水環境」、「綠能」、「數位」、「城鄉」等五大建設,陸續再擴充因應「少子化」建設、「食安」建設,以及「人才培育促進」建設,八項建設編列八年8824億的特別預算,是蔡政府任內最大筆的特別預算支出,上個月(10月)起,立法院開始審查第三期兩年編列的2300億預算。
這筆來自廣大納稅人的錢能否被妥善的花用,關乎台灣未來30年國家發展需要的基礎建設,地球公民基金會與《報導者》合作,從台灣過去經濟發展的脈絡梳理,整理過去3年前瞻計畫的不足,檢視現有的二年2300億計畫中的疏漏,陸續推出因應氣候變遷、城鄉建設、綠能建設及綠色運輸的系列評論,提供真正具有前瞻思維並可具體落實的方向,做為監督政策與人民納稅錢的指標。
這3年來,前瞻基礎建設不夠具有前瞻性,是許多公民團體諸多批判的核心,在特別預算下許多支出都是常態性、甚至有綁樁性質,更是令人遺憾。但也確實有少數好的案例,值得推動與堅持。
時隔3年後,台灣與全球面臨的是更顯嚴峻的氣候變遷挑戰,更是國際年輕世代重要的價值守護。前瞻三期特別預算審查,除了經費審查外,更應要求行政部門提出過去3年相關建設的檢討,以檢視前瞻的方針和成效。
氣候變遷是青年世代最嚴峻的挑戰
30年後的台灣,會有什麼樣的狀況需要因應?在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的網站說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背後的願景就是永續發展的台灣,每一項價值都符合世界的潮流,合乎台灣的需要,都是要幫台灣往前跨步,具有十足的前瞻性。目標在:因應氣候變遷,促進台灣經濟、能源、交通轉型,並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因此,面對氣候變遷架構下的轉型,是這項特別預算最重要的目標。
時隔3年,氣候變遷議題更顯嚴峻,國際間不僅持續年年召開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要求各國必須依巴黎協定訂出自訂減碳目標並逐年達成,更有年輕人跨國際的罷課串連,以「#FridaysForFuture」為號召,至今全世界每個國家,超過7500個城市,1300萬名學生響應星期五罷課行動,學生們不參加周五的課程而參加示威活動,奪回對未來的主導權,要求各地政治領導人採取面對氣候變遷的積極行動。縱使在面對疫情襲來的世界,這項社會運動號召的價值,仍是目前世界上最多青年響應的。
環團與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回應國際串連,0927模擬海平面上升,戴蛙鏡遊行,嚴正要求政府提出因應氣候變遷-1(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 提供)
減緩與調適在前瞻計畫應並行
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sation)的報告警告說,在2024年地球可能會暫時性超過1.5℃升溫極限,顯然過往世界面對氣候變遷的努力不夠。而在台灣,氣候變遷不是只有變熱、颱風變大、降雨變強,已有研究指出,因為暖化,所以在台灣的埃及斑蚊活動面積會愈來愈大,近年來極端氣候也已經大幅影響台灣水果的產量與價格,種種現象都是台灣已經發生的。
攤開台灣的碳排放,過半來自工業端,剩下住商、運輸、能源各占19~12%,小老百姓可以從生活習慣改變在運輸跟住商部門做減碳達人,但絕對需要政府的棍子與蘿蔔同時並進,從政策的獎勵與調整收費機制做誘導,而過半的工業端有賴政府的政策來抑制排放。減少碳排的原則,在前瞻基礎建設中的「軌道」、「綠能」、「城鄉」都有直接的關係。除此之外,因應氣候變遷下的調適生活,更應是前瞻的重要價值,在「水環境」、「城鄉」甚至「數位」計畫中,工業區升級、糧食安全、治山防洪甚至智慧城市,都應該以調適做為主軸來規劃。
未來的30年,身在海島國─台灣的人民,勢必是面對氣候變遷、暖化浪潮的第一線,地球公民基金會於2019年即提出「台灣面對氣候變遷的五大減碳方案」,要求:
一、台灣必須訂出2025年到2050年間的能源轉型路徑及執行方案。
二、各政黨應承諾儘速推動課徵「能源稅或碳稅」,秉持污染者付費精神,讓排碳者負擔代價,以加速減碳進程。全體國營事業都應將氣候變遷訂為績效目標,逐年檢討達成進度。
三、強化中南部減煤、鍋爐更換、污染排放大戶減量。
四、全國應制訂交通運具全面電動化期程,針對空污嚴重的中南部縣市,政府應加碼提高電動汽機車補助方案,加速電動化。
五、將能源民主與公正轉型價值導入氣候政策,減少環境社會衝擊。
上述五項要求也與前瞻計畫中,因應氣候變遷,促進經濟、能源、交通轉型直接相關,然而從過去3年的執行到編列預算的未來,有太多計畫只是照本宣科,不僅未達減碳之效,更有助長排碳之實。除了現有的法令,如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需要提高權責、訂定更積極的目標外,在建設端更應該落實在真正具有前瞻性的計畫。
為未來做準備,從檢視現有前瞻計畫開始
地球公民與洪申翰、陳椒華立委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前瞻別亂花錢-- 面對氣候變遷(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對應回現有的前瞻計畫,過去占大比例的「軌道」建設、「綠能」建設以及與一般常態建設最相關的「城鄉」項目,都是最該從氣候變遷角度下思考的。如何提升綠色運輸的品質,進而達到替代私有運具的功能,應該是軌道運輸的根本,但現有的計畫花了大筆資源做地下與高架化,不僅無法達成替代與減碳功能,更衍生其他爭議。「綠能」建設則在過去大量裝置綠電的過程中,有需多溝通與土地利用的爭議,若缺乏系統性的盤點與區位選擇規範的建立,將會使得好東西放在不對的地方,失去能源轉型的精神,更浪費民間支持綠能的動能。而「城鄉」建設更是地方普遍爭取的資源,但若都用在道路舖設、停車場設置而忽略長遠減碳規劃,那將使得做錯第一步後,要花更多資源來彌補。
但前瞻也確實有好的個案,如在水環境建設中,拆除北海岸的老梅、永興漁港,大而不當的建設應該停止並且還地於海,恢復自然海岸,就是真正具有前瞻思維的做法。當年漁港也是政府經費編列下完成,如今又編列經費拆除,雖然是個亡羊補牢的方向,但若眼光拉得長遠,仍是正確的選擇。而這項具有前瞻的作為,更凸顯現有建設的積極審視,將可以避免錯誤一再發生。
政府的每一分錢都來於納稅人,前瞻計畫開宗明義是為了未來30年,在過去3年中做出有好有壞的成績,但目前缺乏檢討、只一昧地再編列經費,很可能因而錯失前瞻良機。
(本文為2020/11/5 報導者評論投書:蔡中岳/前瞻不前瞻,該面對氣候變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