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刊辭:流失中的民主,公民社會如何突危?
You are here
You are here
文/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 執行長)
高屏大湖經過十年的民間運動,終於在環保署環評會上被否決,這是一場難得的勝利,在環評制度信用瀕臨破產中,讓人民拾回一點點對體制的信心。然而,若不是社區的力量、環保團體的堅持,趨動地方政府和民意代表的表態反對,高屏大湖早已動工興建。
然而,一場努力十年,捍衛700公頃良田的環境運動,放在整個國家社會的大浪潮中,就像一個小小的浪花,迅即沒入無止境的大海之中。
台灣目前的處境,很難讓人不焦慮。
根據一部鳥籠公投法推出的核四公投案,正在立法院等待一場表決大戰;證所稅、十二年國教背後隱藏著更大的稅賦、分配不公,以及國家財政懸崖問題;國民黨政府與中國簽訂了服務貿易協定,影響遍及國人的食衣住行育樂,甚至生老病死的行業,但在此之前,一般老百姓毫不知情,在野黨也提不出任何反制的辦法。
一個又一個的政策,所影響的不只是產業和生活,其決策過程及結果更衝擊台灣的民主體制。
地球公民基金會所從事的環保運動,是奠基於人民意識的覺醒,以及公民的行動。過去幾年,我們試圖在草根運動、政策監督與倡議、遊說,與健全法令制定之間,建立一條改變的路徑,然而,組織的能量常耗費於個別開發案,應付國會中層出不窮的搞破壞議案。
我們依然踩著堅定的腳步,守護著家園,然而,當國家的民主體制不斷被侵蝕、瓦解之際,公民社會難道只能在一個個的議題中防守、爭議,或者在狹窄的政治空間中,尋求主流政黨施捨一點人民和環境應有的正義?
今年309的廢核遊行彙聚了22萬反核民意,超越了藍、綠,突破了環境運動的小圈子,從社會中湧現的自主力量,正是一股形塑新社會的原動力,如果核四公投成案,廢核四所需要的50%投票率,900多萬票的高門檻,將成為台灣民主運動與公民社會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