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與廢核的雙贏 丹麥的綠色奇蹟

您在這裡

賴慧玲/CET志工
2015 年 03 月 25 日

您在這裡


圖說:圖為丹麥的離岸風力發電(Source:UN Photo/Eskinder Debebe via Flickr)

 

福島核災發生後,台灣核四弊端、反核聲浪四起,但政府卻不斷以「經濟成長必然導致電力需求成長」的迷思,宣稱再生能源成本太高,不能放棄核能的既定政策。

丹麥,一個下定決心不依賴核能的國家,極力以再生能源取代傳統化石燃料,用驚人的成績,證明再生能源的發展絕對不是神話。

根據IPCC (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第五次評估報告明確指出,化石燃料的使用佔「碳排放」的三分之二,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因;過去十年,核能伴隨高昂的社會成本和公民社會的挑戰,唯有再生能源前景看好。

丹麥政府早在2011年便公開表示,將於2030年全面停止使用煤炭,2035年前使用再生能源發電,並於2050年轉換成100%再生能源的經濟體。積極轉型的經驗,適合許多亞洲國家參考。

草根興起的能源轉型運動

1990年當時的丹麥能源自給率只有50%左右(其中80%仰賴煤炭),但自1990年後期以來,能源自給率已超過100%。2014年,光是風力發電便已擴展至40%的用電占比。

風力發電成為丹麥的綠色經濟核心,其來有自。回顧1970年,丹麥的公民社會發起一波波反核運動和風能發展運動,各地民眾興起自力搭建風力發電機的熱潮,被稱之為「風機冒險」(Turbine Adventure)。

自1985年核能正式從國家能源政策中退場之後,丹麥政府傾力投資民間發展風力技術,補助新建風機;國內更是不分政黨,都將「擺脫化石燃料、轉型再生能源」的企圖心視為國家既定發展方向。

丹麥發展風力發電的成效驚人,多餘的發電量甚至可結合廢熱收集系統,做冬季供熱之用。除了風力發電,丹麥政府也積極使用太陽能、生物氣體生熱等不同組合,來降低對傳統能源的依賴。

面對再生能源會隨自然條件間歇性波動的問題,丹麥政府也以多樣化的再生能源選擇、發展儲能裝置、與其他國家電網連結搭配等多樣方式,來確保能源供給無虞,甚至補助企業使用再生能源。

丹麥政府推動能源轉型同時,成功維持經濟的穩定,榮登世界評比福利最好、最幸福的國家之一。多面向的努力,讓丹麥人不受「經濟衝擊迷思」的威嚇,反而有信心將未來寄託在綠能經濟和氣候政策上。

打造驚人產值的綠色經濟

根據統計,2010年丹麥能源技術和設備的出口產值高達522億丹麥克隆(約台幣26億7653萬元),綠能產業已是該國經濟中成長最快速的部門。

其中光是風能產業,至今已創造出30,000個工作機會,更創建出近60億歐元營收的全球指標性風能公司Vestas。

丹麥政府估計,100%再生能源的轉型計畫只會為2050年的GDP帶來0.5%的損失,同時卻能帶來3到4萬個就業機會,不但不會犧牲經濟和生活品質,反而帶動產業競爭力。

丹麥經驗證明:節能減碳完全不用依賴核能,經濟成長與電力需求絕對可以脫鉤,再生能源的推動有利於新型態產業的發展。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也強調,減碳措施不會衝擊經濟,但越晚採取行動,減緩和調適氣候變遷的成本將越可觀!

2009年全國能源會議上,雖然經濟部能源局表面上做出「邁向低碳社會」的結論,實際上卻仍然以核能排擠再生能源的發展,以致於台灣在能源轉型上進展牛步。

明年1月,台灣即將召開第四次「全國能源會議」,將再一次決定台灣未來在國際再生能源潮流與經濟發展的位置,也將影響台灣未來面對氣候變遷挑戰的韌性。有丹麥這樣的前車之鑑,「核去核從」就看決策者和公民社會的智慧了。

(因版面有限,本文經濃縮刪減。)

議題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