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已於8月24日開始排放福島核電廠的核廢水,全國廢核平台再度至「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外舉辦記者會,向日本政府重申反對立場,不該將核災代價轉嫁到全球環境,呼籲撤回排放計畫,並預告將於9月14日響應全球串連行動,共同表達反對福島核廢水排放入海的訴求。
廢核

議題內容總覽
2023.09.05
今日(8月22日)上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將於8月24日開始排放福島核電廠的核廢水,漠視國內與國際社會長期以來的反對意見,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對此表達譴責與抗議,將會持續反對日本排放核廢水的計畫,與國際環境組織共同串連行動。
2023.09.05
台灣就位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我們真的有合適的地質條件,可以興建最終處置設施來永久存放核廢料嗎?面對這個疑問,歷來政府部分的回應都是「台灣有合適的地質條件」,這個回答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目前既有的地質資料真的足以判斷嗎?
2023.08.10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召開能源政策記者會,提出2050的能源願景,看似新瓶,但裝的還是舊酒,再度依循國民黨傳統,把核電當作萬靈丹,不但已經進入除役關廠的核一、核二要重啟,核三要繼續用,連沒有完工的核四也要評估重啟,核電已爭議這麼多年,如今電廠都已要屆齡退休,難道又要走回頭路?看到過去新北市的侯市長,多年所說的「核安」優先,如今卻為了選舉說改就改?令人感到荒謬與遺憾!
2023.05.26
要解決核廢料的爭議問題,必須先從公民參與、公眾溝通開始,否則不可能解開核廢爭議的死結。問題是,到底該如何溝通、如何參與?程序該如何設計才能夠回應爭議?
2023.05.03
郭台銘董事長5/1在高雄「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台灣領袖講座」中提及,可在高雄半屏山設置小型核電廠,引發抨擊。在輿論壓力下,深夜於社群平台上道歉,表示「議題都必須經過嚴謹的討論才能提出」,「核能這種重大議題,更必須以當地居民的角度重視在地需求」。
2023.05.02
郭台銘董事長昨日在高雄「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台灣領袖講座」中提及,可在高雄半屏山設置小型核電廠,引發抨擊。在輿論壓力下,深夜於社群平台上道歉,表示「核能這種重大議題,更必須以當地居民的角度重視在地需求」。
地球公民基金會做為總部設於高雄的環境組織,我們肯定郭董事長為不尊重當地居民提出歉意,但其多次談論核電的言論,充斥許多錯誤訊息,我們認為任何想要競逐總統大位的候選人,在沒有準備下隨口對能源政策的評論,必須予以釐清,否則將成為錯假資訊的溫床,讓台灣能源轉型走向錯誤的方向。輿論已對郭董事長的發言諸多評論,但以下事實仍需釐清。
2023.03.14
核能二廠的運轉執照於今日(3月14日)到期,台灣僅存一座核能三廠仍在運轉,向非核家園再邁進一步,台灣應務實面對即將在2025年迎來非核家園的事實,積極實踐零核無碳的轉型路徑。
2023.03.10
已經使用40年的老舊核二廠,即將在2023年3月14日停機,進入除役階段。明明已經要除役,有些人卻主張應該要繼續使用核二發電。但事實是,核二無法繼續用的原因,有四個根本上不可行的原因。
2023.03.09
2011年3月,東日本大地震所引發的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至今尚未終結,許多人們失去了故鄉,失去了賴以為生的工作,失去了世代居住的家園。核災事故雖然由地震和海嘯引發,但真正的起因是核電的系統性缺陷,不是無法預防的天災,而是可以預防的人禍,福島核災雖已過了十二年,但至今仍無法解決災區的污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