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門對空氣污染貢獻高達三分之一,而要處理交通端的污染問題,除了鼓勵大眾運輸之外,便是要鼓勵民眾汰換私有運具,將原有的燃油運具汰換為電動運具。
抗暖減碳
議題內容總覽
2020.06.12
台灣有97%的建築都屬於舊建築,都會區為數不少的玻璃帷幕辦公大樓,空調支出往往隨著夏季氣溫節節高升,找出熱源、對症下藥,辦公室空調將更有能效。 南臺灣節電成功案例- 跟著地球公民基金會這樣做,玻璃帷幕舊大樓辦公室節能達三成!
2020.05.18
面對電動機車的競爭壓力,油車業者喊出了「油電平權」,爭取同樣的補助,這有道理嗎? 台灣的車輛如果全面電動化,會增加多少電力需求? 廢棄電池怎麼辦?
2020.05.13
後疫情時代,經濟發展應該超越舊有污染型態。政府提出的紓困方案應藉危機成轉機,為長期的產業轉型打穩基礎。
2020.04.16
疫情對於台灣經濟已經造成衝擊,而且極可能繼續擴大。我們肯定目前政府提出的紓困計畫,包括扶助受創的觀光、旅遊、餐飲等小資本業者,對受雇者的直接補貼等救急性的政策。但我們同時要提醒政府,紓困方案必須同時解決基本的收入、就業與環境的永續,如果有投資型或對製造業的紓困計畫,就必須考量「綠色紓困」與「公正轉型」的精神,以促進台灣低碳經濟的成長。
2020.03.09
台灣已走在「非核減煤」的轉型路上,能源結構的體質也正在改善中,只要堅定走下去,目標指日可期,但若要因應全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台灣能源轉型的腳步還需再加快。地球公民認為,要邁向綠能家園,台灣需要趕緊完成以下三點。
2019.12.24
在COP25會議進行的同時,在台灣脈絡下僅有「氣候變遷績效全球倒數第三」這個問題被看見;在台灣大選中,雖然偶爾會提到氣候變遷是全球最棘手的共同問題,但相關討論通常只圍繞在「發電選擇」的爭議上,顯然落後世界許多。但更令人擔憂的是,候選人連基本的知識都不足。
2019.12.17
在因應氣候變遷上僅有「發電選擇」在爭議與討論,顯然落後世界許多。全球為了抑制碳排放,紛紛從碳定價做起,並使用碳稅、能源稅等管制工具來使環境成本被正視,候選人如何使得碳稅、能源稅等管制工具正式上路,相關規劃期程為何?
2019.12.04
依據國際的減碳策略和台灣情境,地球公民基金會提出五大氣候政策方案,提供給各界及各政黨總統候選人在台灣面對氣候變遷的政策參考,並要求大選後的執政黨,能為台灣擘劃出,2020年到2050年間台灣因應氣候變遷的執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