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這樣的極端氣候?全世界主要國家紛紛提出了淨零排放的期程,蔡英文總統也在422地球日首度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做為地球公民、台灣國民的一份子可以做什麼?地球公民通訊從這期開始改為線上閱讀,我們特別撰寫和整理了系列文章,分別從上位的減碳政策,平地造林與光電減碳爭議,還有水資源的調適政策,提供給捐款會員和社會參考。
抗暖減碳
議題內容總覽
2021.07.06
台北市立美術館主辦的2020台北雙年展「儲回大地的藝術」計畫的碳中和複層林營造,這幾天引起熱烈爭論。這個個案的多方討論面向,已經有眾多文章討論,在此不贅述。本文想從這個計畫的原始目的「造林以抵銷活動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出發,討論在臺灣造林是否是達成碳中和的有效方法。
2021.07.05
2016年啟動的電力能源轉型,使得台灣再生能源持續增加中,最近(2021.5),白天用電尖峰時,太陽光電的發電量已可占全台9%以上,比一座核電廠的發電量還多,順利供應用電需求,證明了太陽光在供電系統已占有重要地位。
2021.07.02
面對極端氣候,我們可以做什麼減碳行動?省電、節水、多搭乘大眾運輸,都是該做的事情。不過,我們還需要有國家層級的氣候政策,引導大多數人們改變生活和生產模式。
而環境組織的責任,就是要提出政策方向及具體建議,爭取更多人們的支持,引導政府、企業與每個人開始採取行動,不讓愛地球成為口號。
2021.07.02
面對極端氣候,我們可以做什麼減碳行動?我們還需要有國家層級的氣候政策,引導大多數人們改變生活和生產模式。地球公民基金會檢討過去台灣減碳失敗的原因,提出四大關鍵行動指標;並進一步分析台灣的製造、住商、交通、能源等四大部門,在減碳上應該做的事,與社會共同商討氣候緊急下的減碳行動。
2021.06.15
你知道Covid-19這樣的病毒與空污研討會常談的氣膠(Aerosol)有關嗎? 到底氣膠傳播是什麼呢?和飛沫傳染又什麼差別?市面的口罩這麼多,你如何選擇呢?口罩要戴兩層更有效嗎?
2021.06.04
針對編號第17案的核四商轉公投案,於6月4日成立公投反方辦事處,呼籲民眾拒絕危險核四,在第17案投下不同意票!
2021.05.21
位在高雄永安區的興達電廠,是南台灣裝置容量最大的火力發電廠,總裝置容量達4320 MW,排放了大量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為南台灣極大的空氣污染源。
2021.05.10
二月至今,地公試圖在藻礁紛擾中找到對話。都是希望社會不再重蹈2018年公投的覆轍,建立更多社會溝通,讓民眾多方了解後做出公投決定。作為地球公民最核心的支持志工們,我們很希望了解各位的想法和疑惑。此場將會跨北、高、花三個辦公室請同事一起分享。從生態、能源轉型清楚補充脈絡,邀請志工們一起參加!
2021.04.26
由數十個民間團體所組成的「能源轉型推動聯盟」於今日舉辦記者會,整理過往的地方能源評比結果以及國內外值得效法的氣候治理案例,提出「能源轉型,地方先行:地方氣候治理」六大訴求,並公布響應訴求的跨黨派地方議員以及政黨名單。目前已有44位跨黨派的地方議員連署支持,除了這些個別議員之外,包括民進黨、國民黨、時代力量在內的中央與地方黨部也都表達支持,顯示能源轉型、氣候治理已然是超越黨派歧異的社會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