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非核減媒、加氣增綠的能源轉型目標,是環保團體支持台灣面對氣候變遷、減少空污的重要方法。但在發展綠能的過程中,好東西放在好地方很重要,若像知本光電、苗栗石虎棲地、台南將軍鹽田爭議,選址不當、傷害自然生態的綠能,都是打擊再生能源的目標。
抗暖減碳

議題內容總覽
2020.10.16
昨天地球公民參與第二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北部公聽會,第二期階段管制目標將決定台灣未來五年整體及六大部門(能源、製造、運輸、住商、環境、農業)的
減碳策略,第二階段管制目標規定台灣在2025年的碳排量需少於2005年的90%,各部門行動方案也必須依照這個目標來擬訂減碳策略。
2020.09.27
響應今年全球「週五護未來」(Fridays for future)行動,台灣青年氣候聯盟於 9 月 27 日(日)下午 2 點到下午 5 點半舉辦青年抗暖大遊行,提出對於國內氣候治理改革的「六大訴求、15 項行動」。
2020.09.27
響應週五為未來(Fridays for future)行動全球串連,台灣青年氣候聯盟與多個團體於9月27日上午舉辦青年抗暖大遊行前記者會,邀請大家參與下午遊行,超過20所跨校學生前來聲援。
2020.09.25
2020年世界各國為肺炎疫情疲於奔命的同時,全球各地也正遭受極端氣候重擊。氣候緊急時代,為了減緩氣候變遷、減少化石燃料使用與二氧化碳排放,啟動能源轉型,發展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是全球各國刻不容緩的責任。
2020.09.17
2020年是全球氣候治理的關鍵年,不僅《巴黎協定》預計於今年底生效,各國政府也應於今年更新他們對於氣候變遷貢獻的承諾。對台灣而言,除了要提出台灣版的「國家自定貢獻」,由於今年是「第一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的最後一年,也須訂出2020年到2025年的「第二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各部門也將提出新的「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方案」。
2020.09.15
自去年三月以來,「未來星期五(Fridays for Future)」週五罷課活動在上百個國家遍地開花。「青年」成為推動氣候改革的重要角色。
隨著民眾對氣候危機意識上升,許多國家開始行動,像是歐盟,提出綠色新政,並宣示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放。 而回到台灣,今年夏天 ,台北打破 124 年來的紀錄,創下39.7度高溫。
依據綠色和平近期發布的《全球暖化下台灣海平面上升和暴潮衝擊分析》,台灣的海平面上升速度高於全球 2 倍,若不積極減碳,推估到 2050 年全台灣將有近 300 萬人受到影響。
2020.08.26
地球公民將邀請全國第一家由社區大學發起成立的「新北市庶民發電學習社區合作社」理事主席李易昆,暢談他如何集結家庭主婦、布行老闆、清潔工…等各路人馬之力,從對能源一無所知,到順利成立能源合作社,並親手蓋完兩座電廠!
2020.08.14
地球公民基金會是台灣本土環境公益團體,主要關注山林國土與花東永續、工業污染、能源轉型等三大範疇。我們是台灣第一個透過大眾募款成立的環保基金會,公正獨立、財務自主,經費來自大眾捐款,不接受政府資助。
我們是一群專業的環境工作者、董監事、志工組成的團隊,累積了超過二十年守護台灣環境的經驗,堅持環境與世代正義,壯大公民社會,深化民主。
2020.07.13
仔細解析下表的空汙與碳排比較表,雖然七期燃油機車相比於四期燃油機車已經「乾淨」許多,但是與電動機車比較還是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