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發電廠:談首爾市減少一座核電廠
You are here
You are here
文/ 蔡卉荀(南台灣廢核行動聯盟執行秘書)
2015年一開始,第四屆全國能源會議便熱鬧登場,各界原可藉此對國家能源政策提出建言,但經濟部與少數擁核分子卻企圖強渡核四解封、核電延役之決議,遭在場反核人士抗議,最後會議欠缺共識、草草落幕。自福島核災以來,台灣社會擁核與反核的角力也衝上高峰,不僅在相關會議上劍拔弩張,平日更常聽到擁核人士挑戰反核群眾:「反核就不要開冷氣、不要上網、不要用電,回到原始人的生活」,或者「沒有核電就必須大量燒煤發電,增加空氣汙染和二氧化碳」。然而,沒有核電,我們真的只能過這麼極端的生活嗎?
事實上,享受能源所帶來的便利生活,已是現代人的基本權利。我們不該退回傳統幼稚的爭辯,而是應該前瞻思考:如何兼顧生活品質,又擺脫對核電與燃煤電廠的依賴?而這個問題,韓國首爾市已經有了答案。
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One Less Nuclear Power Plan, OLNPP)
首爾市人口約一千萬,耗用全韓7.5%能源、10.3%電力,但能源自給率只有2.8%(2011年)。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災震撼了原本對能源議題漠不關心的首爾市民,有些社區媽媽開始探討能源的安全問題;同年7月,氣候變遷造成韓國許多地區遭遇大洪水與土石流,人們意識到氣候變遷與他們的能源使用有關;同年9月又發生大停電,打亂原來的生活秩序,讓長期倚賴外來電力的首爾市民警覺能源自主的重要;2012年3月,一位偏鄉老農為了抗議通往首爾的高壓電塔與輸電線毀壞其農地而自焚,讓首爾市民驚覺「犧牲弱勢來滿足能源需求是不道德的」。
於是有人開始思考,如何在不增加核電風險、不擴增燃煤機組、不長途運輸電力的情況下,仍能維持目前的能源服務?結果發現:與其蓋電廠,不如鼓勵節能、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既安全、又減少碳排放,省下來的電就是新的電力來源!於是,有些社區開始舉辦節電業績比賽,鄰居間互相公布能源使用情形進行評分,也彼此傳授節電撇步;有些社區則開始安裝小規模太陽能發電設備,慢慢成為能源自立社區。
2012年4月,出身社運的人權律師市長朴元淳將這些社區行動發揚光大,整合政府、學術、民間團體、企業,提出「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One Less Nuclear Power Plant, OLNPP),目標是透過力行節能、提升能源效率、發展再生能源,讓首爾在2014年底減少200萬噸油當量(TOE)的能源消耗,並提高能源自給率到5%,從能源消費城市逐步轉為能源生產城市。
2014年6月,朴市長在網路宣布:「首爾已經成功省下204萬噸油當量的能源(約96億度電),相當於一座核電廠一整年的發電量!」整整提前半年達陣!這個消息一出來,立刻振奮了許多因福島核災而陷入「要不要繼續發展核電」兩難的國家,更令首爾市民感到無上光榮。首爾的行動獲得聯合國、世界自然保育基金會等國際組織讚賞,2015年4月即將在首爾舉辦的地方政府永續發展高峰會(ICLEI世界大會),也吸引了來自不同國家的地方首長前往取經。
2015年1月12日,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聯合邀請首爾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同時也是OLNPP執行委員會核心成員的尹順真教授來台分享首爾經驗,並安排尹教授拜會新北市、台北市與高雄市政府,期望促成未來兩國城市更多的交流。
OLNPP十大核心行動
透過尹教授的解說,可知道OLNPP共有十項核心行動,內含七十多個子計畫。十項核心行動如下表所示。
|
核心行動 |
相關子計畫 |
自主再生能源 |
陽光城市 |
補助民眾在自家陽台或橋梁、廢水場等地方裝設小型太陽能板;繪製全市陽光地圖,讓民眾了解自家社區發展太陽能發電的潛力;鼓勵綠能饋網制度與投資獎勵,並修法支持社區成立能源合作社。(共安裝3,756組太陽能光電系統,可供30萬家庭使用) |
能源自主 |
設置小型水力發電站、汙水廠沼氣發電站,並在地鐵、旅館、學校等公共場所安裝131個氫燃料電池站(46MW),儲備緊急用電。 | |
節能與提升能源效率 |
智慧照明 |
更換地鐵站、停車場等公共場所共800萬盞LED燈具;協商LED產業公會讓民眾分期攤還購置LED燈具的成本。 |
提高老舊建築能效 |
提供老舊建築物進行節能翻修的低利率貸款;製作建築物能源護照,公開建築物耗能資訊於房地產租售資訊;培訓節能技術士,加強稽核建築物能耗診斷;強制有5%以上節能空間者進行改善。(2,278棟建築物及17,284家戶獲得翻修) | |
新建物節能標準 |
落實綠建築,強制超過一萬平方米建築物導入能源管理系統,強制使用10%以上自主再生能源,並修法給予租稅減免與容積獎勵。 | |
低耗能的緊密型都市規劃 |
城市開發計畫須納入能源消耗評估,並配合大眾運輸節點集中開發,以減少通勤及運輸的能源消耗。 | |
綠色交通 |
強化大眾運輸、推廣汽車共享、提高塞車稅,減少私人載具進入市區。 | |
公眾參與 |
綠色就業 |
設立綠色創業基金,優先支持能源服務業、光電產業之人才培育與產業發展;搭配前幾項計畫,培訓一般市民與退休人士成為節能技術士或投入回收行業。 |
市民節能文化 |
| |
研究與專責機構 |
成立首爾自然能源基金會,向民眾、企業募資,支持OLNPP計畫;設立「氣候與能源信息中心」政府智庫中心,設立政府專責單位及OLNPP信息中心執行計畫。 |
這十大核心計畫並非全部獨創,部分子計畫在其他國家或城鎮早有類似方案,可惜有些國家或城鎮的計畫本身就不切合當地實際需求、或欠缺周延考量以致弊端叢生,另外有些良好的規劃卻因缺乏其他政策、法規或資金的支援而降低效益。相反的,首爾的十大核心計畫與七十多項子計畫,彼此間有高度關連、符合社會環境特性又順應人民需求,因此能獲得市民廣大迴響。換言之,首爾的成功是市政府各局處、學界、民間組織、公民、企業共同合作的成果,缺少任何一方都會大打折扣。
OLNPP成功的關鍵不是行動方案
整合產官學界與民間力量的方法,才是支撐計劃的關鍵核心。筆者認為,高雄市政府今年四月赴首爾參加ICLEI世界大會時,除了觀摩首爾的十大行動計畫,更應了解首爾市如何成功整合全民的力量?從尹順真教授的分享中,筆者歸納出幾個要素供社會思考。
一、決心、信念、明確的目標和期程
出於對使用能源造成環境破壞、社會不公、能源不足的深刻反省,朴元淳市長對「能源改革」具有堅定的決心,夢想打造出一個「由市民生產並有效利用能源的能源自主城市」,而不只是當一個只會大量消耗能源的傳統城市。
秉持著「節電就是發電,人人都是發電廠」的信念,無所不用其極地思考:還有哪裡在浪費電?還有哪裡可以用來製造能源?能源應該給誰用、或用在那裡才更符合公平或更有效率?於是,各種節能、提升能源效率、發展自給自足再生能源的方案,甚至極具開創意義的能源分享制度都依據這些信念而設計出來。
「兩年內節省一座核電廠」的目標不僅大膽、前瞻、具體,更指導所有行動方案為它量身打造,並被整合起來。因此人民可以看到完整的市政願景版圖,以及依循不同時程將依序完成的行動方案,而為共同目標努力的使命感,也讓市府團隊所有權責單位全力衝刺、合作無間。
二、市民大會、執行委員會
一個龐大、周延、又能兼顧弱者、呼應民眾真實需求的計畫,絕對不可能單靠幾個公務員關在辦公室裡就能提出來。在社運界打滾二十餘年的朴市長深知,好的計畫與有力的推動,必須仰賴公民社會的參與。因此在OLNPP規劃的初期開始就已經廣泛納入民眾參與。
邀請社會各界極具聲望的19位公民組成市民委員會,每年開會二至三次,訂出OLNPP的大方向。
邀請學界、業界、環保、教育、文化、宗教、媒體界共48位代表組成執行委員會,針對OLNPP所有推動計畫進行規劃、提供執行建議。特別要注意的是,受邀成員必須是對推動計畫有幫助的人,因此都是在社會上具有實質影響力和行動力的賢達或組織者(例如韓國三大環保團體的執行長),這些人都是朴市長在社運圈中長期觀察、累積而來的人力資源,因此像韓國中央政府曾提供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團體名單,就完全棄而不用。
成立「氣候變遷局」統籌由執行委員會交辦下來的所有執行計畫,而不是讓每個計劃散落在各局處、淹沒在傳統公務中。經費來源是透過向市民及綠能企業募集而來的獨立基金。
除此之外,也不定期舉辦市民大會、公民論壇、公民工作坊,讓各機關首長、承辦人、專家學者聽取民眾對計畫規劃及執行的建議、批判,進行互動和討論,有時候朴市長也會全程參與。
三、大量的公民參與及法規、經濟支援
透過加嚴建築法規、協商金融業與產業界提供經濟誘因,同時又利用單一網站整合所有資訊並完全公開,設立地方能源資訊中心、能源超市,結合生態里程點數機制,又貼心創造可愛的公仔娃娃和故事宣傳,增加民眾、企業對計畫的認識與參加的誘因,並降低參加門檻。
例如繪製全首爾市的陽光地圖,民眾或業者可以上網查詢住家附近裝設太陽光電系統的潛力,計算投資效益,取得行政、法規、經濟上的相關資訊和支援。
在台灣有許多政府計畫推動之後,常因為無法獲得民眾參與而夭折,例如經濟部與台電推出的綠電認購活動,且都歸罪於民眾只會嘴砲反核而不想身體力行,或宣傳不夠。事實上,施政者應該換個角度站在人民的位置想,設法讓施政計劃更符合民眾的需求、也降低民眾參與的門檻,而資訊公開與公眾參與的機制就是用來幫助施政者找到正確有效的方向和方法,而不應該淪為替政策背書的工具,那並不是真正的民主。
2015能源自主年 高雄重生再出發
近兩年來,地球公民基金會舉辦了數場節能減碳的經驗分享講座,參加的民眾都非常熱情期望也能動手改造家園、進行節能,然而大家也會遭遇到相同的困境,那就是資源在哪裡?法規支持嗎?資金不足、社區溝通困難…等等,令人們裹足不前。縱使幾個較有財力的個人或團體,設法在現有的框架下鑽出一條生路,也總會囿限於資金、法規、公權力等因素而夭折。
跟台灣一樣,韓國的能源政策、行政資源、媒體環境絕大多數掌握在中央政府手裡,同樣面臨電價過低、資金不足的挑戰,但是首爾仍設法在地方政府的權責下進行城市改造,其成果不僅獲得國際認同,更在地方選舉中一面倒地贏得選票肯定,同時也促發鄰近城市、鄉鎮起而效尤,對中央政府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力。現在首爾推出OLNPP第二期計畫,不僅設定更高的目標、創造更多的社會福祉,更要改造社會的節能文化。
尹順真教授拜訪新北、台北、高雄三個地方政府,新北市最積極想要認識這套模式,而同為首都所在地的台北市及同為素人出生的柯市長則最常被媒體拿來與首爾比較。但筆者認為,高雄市比這兩個縣市更有潛力進行能源改革!尤其是高雄市剛經歷石化氣爆,市民高度認同進行產業與城市轉型,尋求低汙染、低耗能、低風險的產業,而高雄市有完整的綠能產業鏈和地理條件,市議會也比其他縣市更支持市政改革,更何況陳市長與朴市長一樣同樣是出身社運界的人權運動者,應該更能掌握到公民參與的精神。
期待高雄成為台灣能源改革的新典範。
延伸閱讀:
- 首爾市減少一座核電廠官方網站:http://energy.seoul.go.kr/seoul/index.jsp
- 專題報導:首爾 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