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台灣不能走向綠電?——記本會屏東再生能源之旅
You are here
You are here
2011年3月11日福島核災後,全球深刻體認到核能是「神才玩得起的火」,但政府告訴我們台灣的再生能源不夠成熟,廢除核能將危及經濟發展,因此在6月13日追加核四預算140億,讓社會持續陷在「廢核和減碳哪項優先」的迷思中。當我們聽說屏東縣的太陽能和沼氣發電兩種創新做法已經步上軌道,為了確認事實為何,地球公民專職和義工共10個人,在12月15日驅車前往屏東一探究竟。
不只是太陽能基地
熟悉台灣南部的人對放眼望去一大片的魚塭意象肯定不陌生,然而2009年八八風災後,縣政府擔心林邊、佳冬鄉等受災較嚴重的地區若繼續經營養殖業,將造成地層下陷,讓災難重演,因此決定另覓出路,協助災民重建家園及產業。縣長曹啟鴻相中太陽公公的禮物,在「國境之南」推行「養水種電」計畫,多處魚塭風情開始轉變為太陽能板意象。
我們首站來到華城電機的多晶矽太陽能基地,腳下鬆軟的地面是在魚塭填入150公分高土方的成果。此處佔地2.7甲,可發電1.3百萬瓦;接待人員陳世哲先生告知,他們另有一個三倍大的計畫在高雄永安,發電量達4.6百萬瓦。第二個造訪的華宇環能則是全亞洲最大的高聚光基地,佔地6甲,可發電3百萬瓦,接待人員告知,營運後發電效率可達到28~30%,是一般太陽能板的兩倍。由於這套裝置具備「三段追日」功能,會隨著日照變換角度,因此太陽能板下可以種植作物。
在華宇環能的高聚光基地,接待人員說明這套裝置的「三段追日」功能,會隨日照變換角度,因此底下可以種植作物。 傅志男攝
下一站李長榮電廠由李長榮集團轉投資,預備發電5百萬瓦,正巧該廠址漲潮時有海水灌入,可以採行自然養殖,例如以餵石斑秀發揮觀光價值。最後一站塭豐區的向陽優力也有類似概念,打算在太陽能板下經營低密度養殖,讓太陽光電與農、漁業共生。其與農業共生的部分已經付諸實行,可以看見多位工作人員在太陽能板下的菜園中忙碌。
無奈,農委會的農地農用規定,要求「申請農業設施,該法人登記證明文件之營業項目應與農業經營有關」,為這種複合式利用形成障礙。向陽優力現行設施已經讓廠區用電自給自足,而且太陽能板能使用超過20年,結束就當廢玻璃再製、回收,沒有污染,只是製程較耗能,但也在改善中。
養豬仔兼發綠電
在太陽能板下種菜、養魚,充分利用土地的做法已經很令人驚訝,但接下來兩個養豬廠的行程更讓人振奮。潮州陳榮興養豬場已經架設好從荷蘭進口的沼氣發電設施,正在持續運轉,藉由發酵產生沼氣發電,讓原先養豬廠電費四萬元減少一半。另一位先驅是中央畜牧場的蘇鵬先生,他在豬舍屋頂上裝設太陽能板,同時進行太陽能和沼氣發電, 成為名符其實的「光電農場」。
蘇先生說,以往豬隻排泄物中的硫會腐蝕引擎零件,但現在脫硫技術已經成熟,南部為數眾多的豬農可以多加利用。偏偏沼氣發電收購價格一度2元,遠比不上太陽能發電,污水處理和沼氣發電設備加起來動輒上百、上千萬,連台糖都不願意做。陳榮興和蘇鵬先生這類有理想的畜農只能自掏腰包,無法確定付出高昂代價是否真能換得改變。
到底是不能還是不想發展再生能源?
南台灣太陽公公的威力以及屏東養豬業不小的飼養規模,無疑給太陽能和沼氣發電創造極佳的條件,可惜我們只看到地方政府與民眾埋頭苦幹,而不見中央大力支持。前年台電躉購電價基準突然從「簽約日」改為「完工日」,政策急轉彎讓養水種電計畫受挫,加上農地農用的法規限制,形同中央政府「不鼓勵」業者靈活運用太陽能板下的空間;沼氣發電則是收購價過低,沒有經濟誘因,國營事業台糖又不願當領頭羊,導致困難重重。福島核災的嚴重性,成為世界許多國家調整能源結構的契機,可惜台灣政府的被動扼殺了我們即早走向能源獨立的決心。
因為參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第三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之撰寫,於2007年與千名科學家共同分享諾貝爾和平獎榮耀的Woodrow Clark博士(請參見文章「這些日子,這些事」圖文故事)強調:「全世界的石油等化石燃料供應量都在遞減,氣候變遷和全球暖化形成的環境威脅則不斷發生,核能也是過時的能源來源,經常造成恐怖的災難。因此這是一個因為科學和科技進展,全球需要轉移對化石燃料等排碳能源重度依賴的時代。」世界正在走向「第三次工業革命」,台灣到底要不要跟上?如何跟上?都仰賴這個國家的遠見。
主圖(放大)
大片的魚塭上出現了一片片太陽能板,這是林邊鄉的新地景,也是新希望。(傅志男攝)
(傅志男攝)在華宇環能的高聚光基地,接待人員說明這套裝置的「三段追日」功能,會隨日照變換角度,因此底下可以種植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