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手套,拆解太陽能板
You are here
You are here
太陽能板可以徒手拆,核電可以嗎?
2019年1月23日,地球公民基金會寒假營隊的高中生、大學生,到成功大學親身體驗廢棄的太陽能面板可不可以拆卸?在成亞科技總經理謝雅敏與成大資源工程學系陳偉聖教授帶領下,動手拆解太陽能板。
大伙戴著手套,用磚塊、石頭、鐵鎚拆解,沒有用到機械,就可以把鋁框、玻璃、電池和線路完全拆卸。這些廢料絕大部分可以回收再利用。這個有趣的學習體驗,可以告訴我們太陽能廢料的處理,技術不是最大的問題。
現代人二十萬年來,在這個星球的足跡對於生態系統很少是無害的,更不要說晚近二百年來的工業文明所帶來的「第六次大滅絕」。
當前,人類使用的每一種能源都有程度不等、對環境的傷害,而再生能源是目前最小的一種。當我們在探討什麼樣的能源比較環保時,通常是從製造、使用到廢棄的線性生命週期,或者加上可否再生永續的角度來評估。
太陽能發電有毒嗎?
矽晶類太陽能電池的製程和半導體製程類似,但沒有前端光罩製程;薄膜型太陽能電池製程和液晶面板製程也相似。但相對而言,太陽光電的製程簡單,使用較少的化學品,污染控制的技術也較容易,重點在於強化管理,朝邁向循環經濟持續改進。
過去,矽晶太陽能切晶製程大多採用砂漿切割,會產生廢矽漿,是最具汙染疑慮的製程。後來,成功大學開發出回收技術,成立「成亞科技」公司把廢矽漿回收再製成矽錠做為煉鋼廠的原料,減少煉鋼的焦炭使用量,進而減少空氣污染,成為循環經濟的典範。此技術還輸出到中日韓,成為台灣之光。此外,目前鑽石切割已經取代砂漿切割成為主流技術,沒有砂漿污染的問題。
太陽光電製程污染可以在良好的管理下受到控制,廢棄物可以回收或改變技術。
安裝和發電:太陽光電最可能的環境衝擊是選址錯誤,發電過程沒有毒害的問題。
廢棄:太陽能板(矽晶類)的組成,光是玻璃、鋁框、金屬線回收就達九成多,回收的技術門檻很低,關鍵在於回收的制度設計,目前環保署已經建立光電板回收基金制度。 相對的,核電廠一蓋好,裡面所有東西使用期限到,就成了巨大的核廢料,除役要花數十年;用過的核燃料就算再處理,最後仍有「無法處理」的部分需運回來進行最終處置,台灣的核電廠也無法使用再處理後的核燃料。
法國環保公司Veolia已在當地打造歐洲第一座太陽能專門回收廠,將太陽能板分解成玻璃、矽、塑膠、銅與銀之後,再將材料粉碎,重新用於製造新面板。不少國家也開始成立太陽能回收機構,避免 20-25 年後產生大量不可回收的廢棄太陽能板。
台灣光電尚在起步,太陽能板設計的使用年限一般都達25年,因此台灣還沒有進入大量除役的階段,目前極少量的廢棄光電板,主要是颱風損毀或故障所產生的。
日前政府已公布太陽能板回收機制草案,要求業者於設備出廠時繳納每千瓦 1,000 元的回收費用。待法令正式公告後,將回溯到今年 1 月 1 日開始徵收。簡單來說,技術不是問題,但需要建立制度和持續的監督。
反觀核廢料,人體受曝就生病或致死,低階核廢料要放三、四百年,高階核廢料要放十萬年以上才無害,全世界至今仍然沒有一座成功運轉的高階核廢料處置場。
回顧車諾比、福島核災的可怕教訓,到核廢料的無解,從整個生命周期的毒害、災害的風險來看,太陽光電的問題和核電是天差地別,完全不能類比。
「太陽光電有毒」只是核電幫用來恫嚇人民,混淆輿論視聽的話術,目的只是阻礙台灣再生能源,擁護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