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老英雄們的心聲

您在這裡

文/李翰林(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卉荀(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
2016 年 06 月 04 日

您在這裡

20160604-003.jpg
312遊行出發前 北海岸居民在核一、二廠前舉行追悼「反核先烈」的行動。(焦點事件提供,孫窮理攝影)


面對核廢,以對話代替「粗暴與拖延」

台灣從1970年代推行核電至今,核廢處置始終被漠視。處置方案都是台電與原能會片面決定、強迫執行、推銷。決策過程欠缺社會討論與民主程序下,被迫與核為鄰的居民如啞巴吃黃蓮般的痛苦不堪。因此,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於今年3月至6月在北海岸、屏東、蘭嶼、台東等核廢料關鍵社區舉辦「民間核廢論壇」,希望凝聚利害相關的居民與團體對核廢處理政策共識,奠定接下來關心核廢料處置的社會基礎。

北海岸地方居民心聲

2016年3月26日,首場論壇在與核一、核二、核四為鄰的北海岸登場。時代力量、民進黨都派員出席討論或旁聽。參與討論的成員約20人,包含里長、自救會、學校老師、諾努克青年、宜蘭與基隆團體…等,其中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大哥的發言令人印象深刻。

核一二廠內高階核廢料即將爆滿,台電規劃在核電廠區內設置戶外大型乾式貯存桶暫存。但遭質疑場址位於土石流潛勢區且露天處置有安全疑慮,卻反而抹黑居民是刻意阻礙處置。郭大哥憤慨地指出國家以拖待變且不負責任:「這個國家、主管單位抱持什麼心態來對付地方居民?…很多人懷疑是地方阻擋(乾式貯存)才沒辦法做,事實上核一廠運轉十幾年後池子就滿了,於是(官方)更改設計。到第25年又爆滿一次,再更改設計,現在第三次已經插不進去了。今天討論的是一個很可悲的事情,難道真的要以拖待變,然後變成核災嗎?誰都承擔不起」。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召集人許富雄會長表示,如果台灣找不到最終處置場,而必須將核廢料先留在北海岸,他只能無奈地接受。但決策不能粗暴地強迫居民全盤吞下,而是要在符合最高安全規範的前提下,落實社區知情權,並經居民同意。郭大哥也指出,北海岸隱忍與核為鄰40多年了,絕對有權利拒絕繼續替台灣承擔核廢料問題。但只有全台灣都放進來檢討,才能找到合適的最終場址。他願意開放把北海岸納入評估範圍。但絕不允許沒有問過北海岸居民前就直接定案。歷經長久委屈,北海岸居民竟還願意選擇共同承擔,如此氣度令人不忍。

人民火大聯盟基隆辦公室王醒之主任非常替北海岸抱不平。他表示,台灣社會不能排除討論境外最終處置這個選項。唯有把境外處置可能面臨的龐大成本談清楚了,全國人民才會知道核廢料處置真正代價有多可怕,也才能體會過去北海岸為全台灣承擔了什麼。否則照目前只考慮技術問題的思維邏輯,社會大眾不但不會感謝北海岸,反而只有更多的抹黑中傷。

20160604-004.jpg
環團參訪核一、二廠,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說明,美麗的金山灣,一夕之間變成核一廠組件接駁場。(陳雅晶攝)

核廢陰影籠罩不散,必須直接面對

國家對核廢料處置的拖延與暴力,也造成其他地區居民痛苦。1972年原能會片面決定將核電廠、核研所、農工醫療產生的低階核廢料送到達悟族的蘭嶼暫存,政府謊稱要蓋魚罐頭工廠,一桶桶黃色「魚罐頭」,搭船過海湧進蘭嶼。直到1987年車諾比核災發生,達悟人驚覺受騙而連年發動反核廢驅逐惡靈運動,1996年台電才初次承諾遷出核廢料,但至今仍以沒找到「最終處置場」為由一再跳票,持續造成地方痛苦。

柯一正導演曾說他反核的原因是「想要能真正好好地「啄龜(台語:打瞌睡)」一下」。核電與核廢帶給居民的,就是長久、無法放鬆的痛苦與憂慮。如同郭大哥在論壇中指出的,應該要有「強烈的信心跟決心去大聲喊出來,再怎麼困難、再怎麼難解決都要去面對」。唯有不怕艱難地去正視核能帶來的所有難題,要求最高安全標準,決策過程公開、透明並開放公民共同參與和監督,政府才能取得社會信任,這是台灣面對核電廠與核廢料應有的態度。

20160604-005.jpg
「核輻外洩不能忍 島難當前爭主權」達悟人要未來總統為蘭嶼核廢負責。(陳寧攝)

議題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