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改怎麼改?難題不斷,極富爭議的施工第一年

您在這裡

曾雨涵/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
2012 年 07 月 01 日

您在這裡

 

2010年11月通過的蘇花改環評,隔年1月19日動工,至今已施工一年有餘,已顯現當初環評通過太過倉促,有太多問題,還需努力與開發單位溝通。蘇花改工程全長38.4公里,分成A、B、C三大標。A標為蘇澳~東澳,預計三座隧道、兩座高架橋與路堤、B標為南澳~和平,有三座隧道、四座高架橋、南澳南溪路堤、C標和平~大清水幾乎都在太魯閣國家公園裡,以兩座隧道及兩座橋為主。目前僅B標全面動工,其他皆尚未開始施工,但工程陸續發包中。

即使蘇花改通過了環評,這條路還是蓋在十一個環境敏感區上、沿線至少百株胸徑50公分以上的大樹、隧道更挖在有大片水質水體保護區以及充滿詭譎多變褶皺變質岩區的山脈裡。關心蘇花公路的民間團體聯盟對於蘇花高、蘇花替、蘇花改都提出一樣的問題:資訊公開、與居民充分溝通、審慎評估、減少生態破壞、增加地質調查完整度、評估對花東地區的影響與因應。上述問題,從蘇花改時代總算轉為溝通,2010年9月曾舉辦多次協調會,沒想到同年10月底梅姬颱風重創蘇花公路導致遊覽車墜崖,中斷了溝通,環評迅速通過,民間提出急需溝通的問題都未妥善處理。

如今,施工不滿一年,蘇花改計畫就出現了以下幾個大爭議:

漢本新遺址的發現與犧牲

今年3月5日,台灣蘇花沿線考古有重大發現,蘇花改工程谷風隧道的南口發現十三行遺址普洛灣時期文化層,保存相當完整。但目前這片越挖越大的遺址只能全面開挖搶救,若環評嚴謹處理,或許工程設計就會因此偏移此區,留下遺址。早在1月時我們已提出此區需事前調查,但開發單位無法接受,導致現在至少停工一年、且增加大筆預算。

漢本新遺址已開挖沉沙池,部分遺物已遭丟棄。文化層內容豐富,對台灣史前考古有重大貢獻,現場隨處可拾取史前時期的陶片、器皿碎片。

圖片來源:蘇花改善工程處網站

武塔部落陳情悲歌—多數人行的權利,少數人的犧牲


蘇花改全線計畫圖,長隧道為主要工程。A標永樂路段,原為對生態破壞較大的路提形式,經地球公民與其他關心團體多次反映已修改為高架橋,正在環保署進行環境影響差異評估。

環評階段時民間團體曾質疑溝通不夠充分,這個問題在今年三月引發爆點,南澳鄉武塔部落群起抗議,5月8日四分之一的村民扶老攜幼一同在烈日下於立法院門口開記者會。抗議事前完全不知情蘇花改工程會通過部落周邊、擾動祖墳,並提出武塔隧道崩山危機、南澳南溪路堤的淹水疑慮,但南澳鄉卻與部落對立,甚至在會議中明言要部落犧牲,以成全多數人的願望。


目前南澳南西上已做好施工便道,前兩年進行改變水流方向工程,第三年開始進行填土路堤工程。武塔村民憂慮會導致淹水的就是這段河床上的大陸提。

曾雨涵攝

監督小組監督無門、亟需檢討的監測報告

環保署在環評承諾中,寫明由『開發單位』成立監督小組,使監督小組球員兼裁判。爾後,十七席委員民間代表更只有兩席。監督小組所接收的工程資訊也是片面且瑣碎。其旁聽要點對民眾參與亦極度不友善,資訊公開與監測報告內容,也同樣與立委合作施壓半年以上公路總局才開始進行資訊公開。最近我們更積極與監督小組、開發單位溝通,現在的監測報告,未能明確反應工程對環境的影響,許多生態因應對策不具體,目前正透過拜會、舉行座談等方式,積極檢討監測報告。

今年5月公路總局總算答應第二屆增設四位民間委員,而第二屆任期後年才開始,一同與地球公民闖蕩蘇花改的生態工法基金會董事長賀陳旦曾說:「工程最要緊的是慎於始」,許多因應對策若在前兩年先於監督小組研擬,較可避免和施工第一年產生相同爭議,也可避免開發單位對問題漠視。

以上諸多問題讓民間團體無法心安,地球公民基金會在5月10日舉行「飆車式環評,問題浮現」記者會,對外宣布一年以來蘇花改諸多問題,媒體亦開始有相關報導,原視、公視皆製作有專題(註),但媒體朋友也坦言,這樣的議題看似已無議價空間,因此社會大眾熱度低,但蘇花改要面對的問題依然存在,只能繼續針對工程監督,並期盼減少工程對環境與人的衝擊與傷害。

註:原視,原住民新聞雜誌專題《武塔,蘇花改不改?》;公視,我們的島《蘇花改的難題》。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