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勁國中學生參觀污染場址與回應

20160718-007.jpg(李根政攝)

2007年7月12日,我和王敏玲小姐,為後勁國中的學生規劃了一天的活動,敏玲談1.5小時的飲食與環保,我則談了1.5小時的工業文明的代價,下午2:00帶著學生徒步40分鐘,走到中油東門的萬興污染場址,途中,學專路上有許多後勁人釘在樹上的標語,例如:「再多回饋,換不回健康身體。」、「十年煉油、百年污染。」等,中油的東邊圍牆上則貼著好幾個土壤污染的場址告示牌,我一一指給帶著郊遊心情的孩子們看。到了萬興場址,在李玉坤先生、海科大二位研究生協助下,抽取地下水給學生看和聞,學生們體驗到這種醬油色、臭味這股直衝腦門的地下水都覺噁心。

回到學校後,敏玲出了四個題目讓孩子們思考、撰寫,我則為這群學生做中油污染及反五輕歷程簡報,接著保留半小時討論。由於簡報最後停格在「落實25年遷廠」的看板上,所以就先從政府承諾五輕104年遷廠談起。孩子們的對話大意如下:

A:不應該遷廠,而是關廠,否則又會污染到其他地方。我們應該回到以前晚上早睡,晨間早起的習慣,過以前那種沒有污染的生活。

B:那麼您晚上怎麼寫功課、看書?

A:現在晚上有燈光,你還不是在看電視、打電動,根本沒在看書、寫功課!

C:我認為應該遷到台東去。(全班嘩然,全數反對,認為不應該去台東這種沒有工業污染的地方。)

D:我認為應該把五輕廠關掉,然後把它分散到中油其他地方的工廠去。

E:可是別的地方已經遭到污染了,怎麼可以再忍受多一點污染?

F:我認為應該把這種污染的工廠集中到一個地方,把附近的居民全部遷走!

師:有沒有同學支持這種作法?比如說,如果決定要把大家的家都遷走,你贊成嗎?

G:我要出來抗議!

師:政府也有這種想法,他們在雲林外海填海造陸蓋了離島工業區,以為這樣離人們較遠,但那裡也有養蛤仔的漁民和養牡蠣的蚵民。

H:那這樣我們就沒有乾淨的蚵仔和蛤仔可以吃。

師:如果有一天五輕廠真的遷廠了,而且開始進行污染整治,踩在上面沒有什麼健康危險,你認為這片土地可以做什麼?

I:什麼都不要做,任其自然。

J:蓋靈骨塔,這樣就不會有污染。蓋各種遊樂場…

K:做成公園,大家可以去散步。

這個短暫的討論,我覺得非常有趣,因為孩子們所想的和大人差異不大。遷廠還是關廠?遷廠會不會污染其他地方?分散污染源還是集中污染源?為了建廠可以把居民都遷走嗎?台灣有那些地方真的人煙稀少,可以蓋高污染的工廠,而不會傷害到弱勢人民?他們是資優班學生,也許不能代表多數國中生的討論水準,但我們相信只要給孩子們充分的資訊,他們的討論和思辯能力或許會遠超我們的預期。

隔天,我和敏玲分享和檢討了這次的課程,敏玲對於學生有一個整體的觀察,她發現,孩子們在去程和回程,臉上的表情,看不出有什麼改變,一樣的嘻笑怒罵,全程沒幾個人在討論剛剛看到什麼。

為什麼?少年不知愁嗞味,國一學生本來就是這樣?戶外課程如同郊遊?或是這些學生只把這趟行程當成是個知識課題,絲毫不覺得這個發生在家鄉的污染與我何干?還是他們一出生環境已是這樣惡劣,沒經驗過美好的田園或自然生活,所以對環境破壞沒有什麼感覺?我們討論著各種可能。

也許上述三者都有,或許還有其他原因,但最擔心的是後者,我們的下一代不只沒有自然銘印,連乾淨的空氣、水、土壤都接觸不到?這些出生就對環境破壞習以為常的孩子,我們如何培養他們對環境感知的能力,尤其是感性的發展?這些問題我們還沒有完整的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民間環保團體還有很多事要做,教育之路,還有很多難關要過。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