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一條走向永續社會的轉型之路

You are here

文/李翰林(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
2018 年 11 月 01 日

You are here

20181101-0015.jpg

能源轉型是什麼?

提到「能源轉型」,你的腦海裡會浮出什麼呢?太陽能板?風力發電機?非核家園?空氣污染?這些都只是一小部份。能源轉型內涵,包括了「綠色永續、節能高效、公平正義、公民參與」,食衣住行等方方面面都有相關喔。

過去的能源生產使用有什麼問題?

現今的電力生產方式,大都是用小面積的電廠、大量燃料來產生強大能量。例如燒煤、燒天然氣來火力發電;用鈾礦來核能發電等。但是,上述「有效率」的能源生產,卻都有可怕的副作用。

礦產開採會破壞當地環境社區、傷害勞工;運送與燃燒則會製造大量空氣污染和溫室氣體;還會產生飛灰煤碴與很難處理的核廢料;此外,能源離生活太遙遠,一般人只在意電費油價,很少注意到健康代價。購買電器時,只在意價格而不注重能源效率;買房子很少考慮通風和隔熱;夏天的住家或是賣場,空調溫度常讓人冷到想穿外套。台灣能源從生產到使用都有大問題,既不乾淨、也不永續。

能源轉型後的生活有什麼不同?

未來的能源,是用友善環境的風能、太陽能...等再生能源,逐步取代危險骯髒的化石燃料與核能。「分散」是再生能源的特色,你用的電可能來自於周遭,像是附近屋頂的太陽能板,利用白天發電儲存電池來晚上用。用電上也會改變,更注重房子通風隔熱,使冷氣耗電大減;交通從燒汽柴油、排放廢氣的汽機車,轉為大眾運輸、自行車與電動車;智慧電網普及讓電力更可靠,只要用手機就能掌握用電狀況;像選手機方案一樣,可依需求來挑選電力公司、來源與費率。隨著再生能源普及,地景也會改變,許多潛力空間將用來生產能源,大家都能清楚地瞭解電就來自於生活周遭。

更不一樣的,未來我們將不只是能源「消費者」。轉型後,大家都能投入(資)再生能源,共同成為「生產者」。像在屋頂安裝太陽能板、加入能源合作社,或入股社區能源公司。當你只是消費者時,會覺得能源越便宜越好,卻反被低廉骯髒的能源傷害;當你也是能源生產者時,就不會只看低價,反而會追求「清潔且價格合理」的能源。能源供需與成本會更透明,社會將共享轉型利益。參與能源政策制訂、一起決定國家的未來發展。

轉型課題與困難

這前所未有的大改變,路徑需要一步步探索學習,無法一步登天。像住商節能,地方政府投入是成功關鍵。但過去能源都由中央負責,地方既無經驗、也缺乏經費與人力。先前「智慧節電計畫」,縱使設定各地節電目標並提供獎勵金,但成效不彰。因問題嚴重,後續才設計了一系列協助地方輔導機制;屋頂太陽能及漁電共生也是一樣,許多相關制度現正研擬中,需要各界投入,才能確保能源轉型不會因設置不當,而破壞生態環境。

能源轉型就是社會轉型,成敗關鍵在於如何改變大眾與能源的關係。讓社會更瞭解能源,從消費者轉為生產者,進而體認到公民責任。這轉型長路不會幾年就實現,路上還會不斷遭遇許多困難,很需要社會共同對話與學習,才能為台灣找到永續之路。

議題分類: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