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子孫守下14公頃淨土-龍泉聖州開發案
您在這裡
您在這裡
蔡大哥與他的可可莊園。黃瑋隆攝
從有機巧克力說起
大人小孩最愛的巧克力,你知道它從哪來的嗎?巧克力來自可可的種子,經烘培、研磨、調味後,就變成我們愛吃的巧克力了!
可可的原產地在炎熱多雨的中南美洲,熱帶氣候是可可喜愛的生長環境。台灣最南端的屏東縣,是全台唯一熱帶農業區,也適合種植高經濟價值的可可樹。近年來,台灣也開始推廣並種植可可,讓我們不必進口也可以吃到有機的巧克力。
駛入檳榔林,一個車身寬的產業道路,跟著蔡大哥進入他的秘密基地,有機可可莊園。蔡大哥利用廢棄的檳榔園,在檳榔樹下種植我們從未見過的闊葉植物-可可,他驕傲地說龍泉的水、龍泉的土,不用農藥和化肥也能長出很棒的可可。
除了可可,龍泉優異的水質和地理條件亦吸引許多青年農夫,使用自然農法的技術栽種檸檬、鳳梨和景觀植栽,出產健康安心的農產品變成龍泉的代名詞。
一盆要價上百萬的景觀植栽,是青年農夫睿璿的作物。睿璿原本跟父親在小港種植植栽,每逢下雨,葉子淋酸雨便會爛掉,而高雄的空氣污染總讓葉面覆蓋一層灰,影響其生長。他認為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花了兩年在全台尋覓適合種植的地點,最終落腳龍泉,因為「龍泉這裡的水質好,空氣乾淨,怎麼種都很漂亮。」
然而,睿璿的笑容裡藏著一絲焦慮,原因是工業污染緊跟著他,從台灣海峽追殺到中央山脈山腳下,田的隔壁將要蓋起14公頃的汽車腳踏墊工廠。他感嘆:「許多年輕人辭掉都市的工作,捲起褲管來龍泉這邊做農,好不容易養了三五年的土,可以種植自然農法的作物了,想不到要蓋工廠,所有的努力功虧一簣。我們還能搬去哪裡?哪裡還有淨土?」
農地蓋工廠 龍泉啤酒變毒酒
今年4月22日,一場環評說明會打亂農村的閑靜,龍泉居民這才知道說,社區要蓋工廠啦!聖州企業「鮭魚返鄉」投資汽車腳踏墊工廠,透過《產業創新條例》變更14公頃的農業區做為工業區使用。(變更流程請見下圖)
國土計畫是依產業型態來管理區域內的產業活動,如農業區負責生產糧食,工業區進行工業生產。對照當今農地工廠並鄰的國土亂象,工業污染時常影響農業生產,污染物質隨著食品生產鏈進入我們的肚子,讓食品安全的問題層出不窮。然而,屏東尚有閒置工業區135公頃,為何聖州執意要變更農地作為工業區使用呢?原來聖州企業在2013年透過法拍買下13.4公頃的龍泉農地,一坪只要約2200元,與工業區土地一坪7萬元相比,價差31倍。聖州省下的投資成本,轉嫁到全台農產消費者的健康及環境風險。
聖州設廠除了影響農產品,還可能污染居民飲用的地下水。龍泉社區位於中央山脈下隘寮溪沖積扇扇頂,擁有豐沛純淨的地下水,自古便以優良水質著稱,為龍吐泉之地,故名龍泉。而大龍泉地區3萬人口和屏科大1萬名師生都使用抽取地下水簡單處理過後的「簡易自來水」,是不需加料即可飲用的地下水。這條水脈也隨著地勢向下輸送到竹田、潮州、崁頂、東港,是屏東平原重要的水源命脈。
然而,塑膠腳踏墊工廠的設置,是否會影響地下水呢?聖州企業標榜「零排放」,號稱不會有廢水排放的問題,實質上是將製程廢水「澆灌」至園區植被。有毒物質是否隨著廢水進入地下水層,被屏東平原用水人喝下肚?是否隨地下水進入農作物和食品加工廠(如龍泉啤酒、萬家香醬油),再銷售到全台消費者的肚皮?開發單位只回應,一切會合乎法定排放標準。
公民大團結 行動護龍泉
面對開發壓力,社區居民與鄰近的屏科大師生為了守護龍泉,發起「大龍泉反工業區設置自救會」,開始凝聚社區力量,反對工廠進駐。先後前往縣政府和社區大學研討會抗議,要求官方應有積極作為來守護農地,並四處向民意代表陳情。5月底,由自救會和黑熊媽媽黃美秀教授發起「不讓鮭魚毀良田,農地農用挺龍泉」網路連屬,短短兩周吸引全國上萬人和500位學者連署支持,可見公民社會對本案的重視。
在外界的諸多壓力下,終於逼迫縣政府不得不積極處理。6月初,潘孟安縣長邀請地球公民基金會、自救會和藍色東港溪協會共同討論本案,會中我們要求縣政府要堅守「農地農用」的核心價值,盡快協助聖州企業尋覓閒置工業區土地,放棄目前的農地變更程序,避免民間社會內耗於環評及都計程序內。
6月17日,屏東縣都市計畫委員會審查本案,地球公民基金會和自救會均出席表達反對意見。我們認為開發預定地周圍全為重要農業區,設廠將排擠既有農產業,不使用閒置工業區從而變更農地,恐有破壞區域發展平衡之疑慮。
經過幾輪交辯後,都委會最終以「本案農業區變更為工業區之區位適當性與合理性不足」、「變更範圍係屬重要農業生產地區,不應變更使用影響毗鄰農業區生產」和「變更範圍有影響周邊土壤及地下水疑慮」等原因,做出維持原計畫的決議。也就是說,聖州企業無法變更農地作為工業區使用,正式宣告這場愛鄉護農的公民運動大獲全勝!恭喜龍泉,我們為子孫守下14公頃淨土!
【後記】聖州企業原本預計提出行政救濟,倘若勝訴,將會進入環評,仍有開發的可能。但8月27日終於放棄救濟,龍泉人才真正獲得勝利。